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炮制方法 > 正文 > 正文

国医验案国医临证案例精选第五十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5 19:30:51
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76.html

指导老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

张喜奎教授

病例

林某,女,85岁

主述:双下肢水肿3年。

病史:患者罹患高血压病10余年,3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医院住院治疗,被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西药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1年前患者因劳累上述症状再发,化验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尿潜血(++),予缬沙坦、地塞米松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予停服激素,转诊中医治疗。

现症:双下肢水肿,呈重度凹陷性浮肿,尿蛋白(+++),尿潜血(++),今晨血压/95mmHg,身困,腰痠,纳呆,尿频,3~4次/晚,头晕,舌质暗苔白,脉弦数。

方药

黄芪二至丸五苓散方加减。

黄芪30g女贞子9g旱莲草12g

茯苓12g泽泻9g大腹皮12g

芡实15g蝉蜕9g三七3g(分冲)

杜仲12g桑寄生15g牡蛎30g(先煎)

天麻12g钩藤12g(后下)谷麦芽各12g

共二十八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患者诉下肢水肿较前减轻,腰痠已缓,头晕止,夜尿2~3次/晚,血压波动于~/90mmHg,身困,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芡实、蝉蜕、桑寄生、牡蛎、天麻、钩藤,改女贞子12g、旱莲草9g、泽泻12g,加猪苓12g、白茅根20g、鸡内金12g、神曲15g,续服十四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诉服用前方中药后下肢微肿,沉重感,身困,口稍干,饮食增进,夜尿2次/晚,夜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复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尿潜血(+)。予上方去白茅根、谷麦芽、神曲,改女贞子15g、茯苓15g、大腹皮9g,加狗脊12g、芡实15g、益智仁15g,续服28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诉服用前方中药后体力好转,下肢微肿,未再诉下肢沉重感,近日血压不稳,波动于~/90~95mmHg,头晕,时有胃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复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尿潜血(-)。予上方去杜仲、鸡内金、狗脊、益智仁,改黄芪20g、女贞子9g、旱莲草12g、大腹皮12g、芡实12g,加怀牛膝9g、天麻12g、钩藤12g(后下)、谷麦芽12g,再服二十八剂后,患者双下肢水肿消失,血压稳定,头晕未再发,胃胀已止。此后宗上方随症稍事加减,再服三十余剂巩固疗效,以防复发。患者不定期复诊调理至今,水肿未再复发,尿常规基本正常,身体状况尚可,疗效满意。

按语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以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证,祖国医学多归于“水肿”、“虚劳”范畴。水肿在《内经》中称“水”、“水气”或“水病”,并据其不同症状,又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及“肤胀”等。究其病因,《内经》中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因此水肿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吾师首创将仲景六经辨证方法用于肾脏疾病之诊治。本案患者年老体衰,患高血压多年,脏腑亏虚。太阴脾虚,运化失职,水气不化,水湿内停,水属阴类,其性趋下,故身半以下双下肢水肿;气虚不振,机体失养,故见身困乏力;健运失职,故见纳呆;中气下陷,统摄无权,肾虚不固,封藏失职,精微下渗,渗入水道,故见血尿、蛋白尿。肾精亏虚,腰府失养,气化失司,则见腰痠、尿频;肝肾亏虚,阴虚阳亢,加上脾虚清阳不升,故见头晕、血压高;舌质暗苔白、脉弦数亦肝肾阴虚之象。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结合,本案水肿属太阴气虚、少阴厥阴阴虚之证。

治宜益气养阴,利水消肿,兼平肝潜阳,方拟黄芪二至丸合五苓散方加减。方中黄芪为补气要药,主入脾肺二经,为太阴补气之上品,善补脾肺之气,又具利水之功,尚能实土封堤,防止精微外漏,对本病脾虚致血随气陷而成的血尿、蛋白尿尤为适宜。女贞子、旱莲草滋阴益肾,杜仲、桑寄生补肝肾,芡实益肾固精,以治其本,肾阴复、肾精充,肾关固而肾气化,精微得布,蛋白自消。而茯苓、泽泻、大腹皮行气利尿渗湿而消水肿,以治其标;茯苓性平,偏于健脾渗湿,泽泻性寒善泻肾及膀胱之热。吾师认为慢性肾炎中蛋白尿乃浊毒内蕴并常夹风邪,故以蝉蜕疏风解毒,以三七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祛瘀,止患者血尿。牡蛎平肝潜阳,天麻、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晕。谷芽、麦芽健胃消食,健中焦脾胃之气,改善患者食欲。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利尿消肿,固精平肝之功。

二诊药已奏效,水肿、腰痠减轻,故守前方去蝉蜕、桑寄生、芡实,减旱莲草剂量;增大女贞子、泽泻用量,加猪苓、白茅根加强补肾养阴、清热止血、利水消肿之力;加神曲、鸡内金健胃消食,顾护脾胃之气。患者无头晕,血压波动尚可,中病即止,故去牡蛎、天麻、钩藤。

三诊患者下肢仅见微肿,蛋白尿、血尿复查较前减少,水肿之标已缓,缓则治其本,故宗上方去白茅根,减大腹皮用量,加狗脊、芡实、益智仁补脾祛湿,益肾固精,并加大女贞子、茯苓用量以滋补肝肾,健脾渗湿。饮食增进,食欲改善,予去谷麦芽、神曲,单用鸡内金健胃消食。

四诊患者血压复高,头晕复现,急则治其标,故于前方去杜仲、狗脊、益智仁,减女贞子、芡实之量,增大旱莲草剂量,并加怀牛膝以凉血通络,引血下行;再加天麻、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晕。患者时有胃胀,故增大腹皮量,并易鸡内金为谷麦芽,以健胃消食,下气除胀。药后诸症悉平,续予巩固调治以防复发。因患者年纪大,且本病容易复发,故宜长期调治,方能稳定病情,获得良效。

张喜奎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巜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病、脾胃病、呼吸系统等疑难杂病。

国医堂坐诊时间:

周日上午(08:00—12:00)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pzff/6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