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导水汤,出自《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具有理气行滞,利水除湿之功效。主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应手而高突,喘满倚坐不得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溺痛如割,大便绝少,虽有亦如黑豆汁。
参考文献《中医大辞典》:“赤茯苓、麦门冬、泽泻、白术各三两,桑白皮、紫苏、槟榔、木瓜各一两,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各七钱半。为粗末,每服半两,加灯草二十五根,水煎,空腹服。功能行气化湿,利水消肿。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随手而高突,喘满倚息,不得转侧,不得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时痛如刀割,尿量绝少,其色如黑豆汁者。如病重者,可药用五两,再加麦门冬二两,灯心草半两,水煎,五更,空腹服,渣再煎服。”
组成茯苓20克(一方配方颗粒2包)
麦冬20克(一方配方颗粒2包)
泽泻20克(一方配方颗粒2包)
白术20克(一方配方颗粒2包)
桑白皮10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紫苏叶10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槟榔10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木瓜10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大腹皮10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陈皮6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砂仁6克(一方配方颗粒2包)
木香6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灯心草3克(一方配方颗粒1包)
效能行气化湿,利水消肿,泻肺和脾
适用症遍身水肿,喘满倚息,不得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秘涩
应用慢性肾炎、浮肿。皮肤性水肿、腹水。心脏性虚肿、喘息症等。遍身水肿喘满,小便难利。
加减①虚肿水肿:加地骨皮、茯苓。
②咳嗽喘满:加厚朴、苦杏仁。
③小便难利:加川木通、车前子。
用法用量饮片煎服,颗粒ml开水冲服,早晚服用。
扫一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pzff/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