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NOCITCE
7月2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之际,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召开专家视频交流会,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央意见》)、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以及中医药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的有关情况,全面梳理《中医药法》实施对中药产业的促进作用,并就《中医药法》的深入实施建言献策。
会上,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顾海鸥从同仁堂的品牌出发,结合实践讲述了同仁堂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已经三年了。《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法律,不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确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医药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总书记的指示为《中医药法》有效实施和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知名老字号,至今已有年的历史。
拥有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一批区级“非遗”项目。
同仁堂集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工业制药、商业零售、健康养生、医疗养老、国际药业五大板块七个二级集团。拥有多个中成药批准文号。在今年防控新冠疫情中按照“防、抗、控、养”四位一体思路,筛选出89个防控疫情用药。藿香正气口服液、防风通圣丸、苏合香丸、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等五个品种进入国家卫健委颁布的4~7版诊疗目录。2月18日蔡奇书记到同仁堂生产基地考察,对同仁堂的抗疫给予高度评价,题词为“百年老店重磅发力,支援防疫彰显担当”。
同仁堂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历史。总结同仁堂的发展之路,我们提出了“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创新理念,这一理念与总书记提出的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高度契合。为此,我们深感骄傲。
一
创新是同仁堂的传统
同仁堂自创建之初就非常注重创新工作,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年)的《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我们简称“同仁堂配本”),收载中成药种。它的编制是同仁堂在行业内的一次创新,是中药标准化的雏形。它不仅记载处方,还记载了使用药材的等级规格、炮制方法和简要的制法,相当于现在的工艺规程或者药典。经过两次修订补充,至同治八年(年),同仁堂配本收载品种达到了种。从种到种,这种药品,大多是同仁堂人发挥自家行医经验自行开发的新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品种创新。
建国以后,同仁堂响应时任北京市长彭真“新中国要振兴中药”的号召,与北大教授郑启栋合作,开始研制中药片剂,在行业中率先开展了中药剂型改革。在前无古人的基础上,银翘解毒片、牛黄上清片、香连片、女金片四种片剂获得生产批件。到年,片剂产品发展到13种。
年,同仁堂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协作研制的感冒清热颗粒是最早的颗粒剂。
年开发成功的5类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品种,也是国内首个用于抑郁症治疗的有效部位制剂。
二
创新是同仁堂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为推动科技创新,同仁堂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以同仁堂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包括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3个科研分支机构。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业大力投入科研力量和科研经费,开展产品创新,完成了种新产品的开发,仅开发中成药就达个。
在技术创新方面,攻克了长期困扰传统中药企业的大蜜丸产品自动化包装难题,实现了大蜜丸扣壳、蘸蜡、装盒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速度是手工生产的5倍。
目前,一批解决行业共性难题的核心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正在进行成果转化。包括解决排污问题的“中药炮制毒性药材污水处理技术”;解决能源消耗问题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技术”、“中药浓缩节能技术”;解决资源再利用与环保问题的“中药渣资源再利用技术”等。
三
继承和创新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
针对“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对标国内外知名企业,提出了“创新与研发优化建设方案”,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三段式”矩阵协同研发模式。
1.把控资源核心,推进溯源体系建设
打造种植标准、战采验收标准、炮制标准,并建立采购大数据分析机制,对药材质量长期追踪。聚焦名优品种药材质量,实现药材从种源、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仓储、质检全流程溯源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建设中药全程质量追溯平台,推动整体溯源体系和信息化系统建设。
2.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开放模式
进一步发挥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工程中心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作用,与行业机构、院校共建企业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加强协同创新,在药物筛选、药材溯源、中药标准化研究、循证评价等诸多领域深入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并加速成果转化,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
3.布局国际发展,推动中医药海外推广
在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有个经营服务终端,国际注册的产品批件有余个。愈风宁心片作为OTC类药品获得欧盟上市许可,成为国企中第一家在欧盟地区获得植物药上市许可的企业。
通过政策研究、筛选品种、文化交流、药材溯源、加强基础研究、现代制剂研究、申报国际专利七个维度,精准布局国际化发展,打造技术壁垒、政策斡旋的智库。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契机,搜寻产品进入的突破口,结合同仁堂产品特色和优势,进行国际专利申请策略的研究制定,提前构建好国际专利保护网。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资源,延伸品牌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产品海外传播。
“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这是毛泽东主席年对同仁堂提出的殷切希望。
《中医药法》的实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习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将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使中医药在传承和创新中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声明
来源:中国中药协会
作者:顾海鸥
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中国现代中药》编校发布,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标明来源。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编辑:周鹭
核稿:焦炜更多阅读
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中药协会召开《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专家视频交流会
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
逆风前行担使命守正创新勇战疫——记抗疫一线代表黄璐琦
年人参行业进出口现状分析
药典委专家带你解读版《中国药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