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炮制方法 > 正文 > 正文

中医教你正确服用藿香正气水,功效会加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0 14:32:40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323074.html
“汗蒸”模式开启

进入了六月,天气越来越热。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七八月份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夏季进入“汗蒸”模式,已经拉开了序幕。炽热的天气,给在外面工作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动不动就会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在温州这个地方工作,热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湿气还是比较大,在这又热又湿的环境中,露天工作,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暑。

现代人理解的中暑

现代人理解的中暑,和西医所说的中暑是一致的,是指人体在暑热天气,湿度比较大和无风的环境下,人体出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减退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高热积蓄在体内不能外散,从而引起各个器官功能性,甚至器质性损伤的一种疾病。中暑以后人体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四肢无力,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藿香正气水你可能用错了

藿香正气水是一个古老的方剂,在我国名气很大。特别是炎热的夏季,销量一直很不错,原因很简单,买来放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预防自己和家人中暑。但是我发现一点,长期以来,有好多人都把藿香正气水给用错了地方。可能你会说怎么可能?我用藿香正气水,来预防治疗中暑,哪里用错了?

“阳暑”与“阴暑”

我们来看看藿香正气水的药物组成:广藿香油,苍术,陈皮,厚朴,紫苏叶油,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乙醇。广藿香是方中君药,其性辛,温。功效解表化湿止呕,理气和中。苍术辛温苦燥,健脾燥湿,发散风寒;厚朴苦燥辛散,燥湿下气;半夏辛散温燥,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辛散苦温,理气运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大腹皮辛散微温,行气燥湿,除满消胀;紫苏叶,白芷二药合用,散风寒解表,除湿理气;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大多数是辛香温燥的药,是治疗外感风寒,和内伤湿滞的肠胃病的,似乎和中暑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古人告诉我们它能治疗中暑症呢?在这里不得不给大家解释清楚,其实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两组,而中医说的“阳暑”和现代人们理解的中暑(西医称的中暑)基本一致。

阴暑的概念

中医所说的“阴暑”就和普通大众理解的中暑相差甚远。就不是指人体出现高热状态,体温丧失调节功能障碍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阴暑”是指人体在炎热的天气里,为了避暑纳凉,感受了寒冷之邪,而发病的一系列症状。比如说,长期待在空调间,出现的风寒感冒;或者是你在夏季吃太多冰凉的冷饮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在中医看来都属于“阴暑”的范畴,此时用藿香正气水正当时。

藿香正气水的正确使用方法—治疗“阴暑”

中医发现用藿香正气水治疗胃肠型“阴暑”时,适当的补充点维生素,效果会更好。如果用藿香正气水治疗中医说的“阳暑”时,可能就会帮倒忙,火上浇油,不但不能缓解其症状,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中成药,一定要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服用中成药,才能万无一失。中医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在朝代更替中,有些医用名称和病名被现代人误解了,或者说认识上有偏差,所以在用到具体的药物时,会导致不规范或者是错误。

总结

中药和中成药只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药,才会更好的发挥疗效,服务于大众健康。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人们平时说的中暑,是中医所认为的“阳暑”范畴。“阴暑”和现在人说到“空调病”有点相像,但范围更广泛,一定要分清楚,藿香正气水只对“阴暑”有效,切记!切记!

脑梗多是“吃”出来的,提醒:3类食物吃太多,血管会水泄不通

脸色暗黄,经常发脾气?多半是气血出了问题,几个妙方帮助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pzff/6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