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果实种子类1
1.八角茴香
〔处方用名〕八角苗香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Hok.f.的干燥成熟果实。多为栽培。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春、秋二季果实成熟后采摘,用文火烘干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药材以个大、完整、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成品性状〕本品呈车轮形,由8瓣聚合而成。各瓣均向上开口或不开口,成小艇形,成星状排列中轴上。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啄状,上侧多开裂。内表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每个蓇葖果内含种子一粒,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气芳香,味辛、甜。
理化鉴別(1)取本品粗粉约0.1g,加5%氢氧化钾溶液4ml,煮沸2分钟,放冷,加水稀释至10ml,溶液显血红色。
(2)取除去种子的粗粉约1g,加乙醇5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水25ml,即发生显著浑浊;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30~60℃)10ml,振摇,分层后,取石油醚液,蒸干,残渣加醋酸2m使溶解,加三氯化铁试液少量,摇匀,沿管壁缓缓加硫酸,在二液层接界处显持久的棕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用法与用量〕3~9g,用时捣碎。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2.刀豆
〔处方用名〕刀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栽培。主产于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摘,剥取种子,干燥。药材以粒大、饱满、色淡红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成品性状〕本品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0~35mm,宽10~20m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黑色种脐,种脐上有自色的细纹3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破开后种皮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二片,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用法与用量〕4.5~9g;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3.大枣
〔处方用名〕大枣
〔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均系栽培。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烘软后晒干。药材以个大完整、色紫红、核小、味甜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紫红色,略带光泽,有皱纹。顶端有一小突点,基部凹陷,内部肉质柔软,棕黄色或淡褐色。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与用量〕6~15g;用时劈开或去核。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4.大风子
〔处方用名〕大风子、大风子霜
〔来源〕本品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antheIminticaPierre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栽培。主产于泰国、印度越南及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干燥。药材以个大、种仁饱满、色自、油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大风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拣去霉坏变质者,去壳取仁。
大风子霜取大风子仁,碾碎,用布包严,蒸热,压榨去油研细。
〔成品性状〕大风子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10~25mm,直径10~20mm,表皮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有明显的沟纹。种皮厚而坚硬,内表面光滑浅黄色或黄棕色。种仁与种皮分离,种仁两瓣,灰白色,有油性,外被一层红棕色或暗紫色薄膜。气微,味淡。
大风子霜为乳白色粉末。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用于麻风,疥癬,杨梅疮。
〔用法与用量〕0.3~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本品内服慎用,勿过量或持续服用。
5.大腹皮
〔处方用名〕大腹皮。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I.的干燥果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干燥,习称“大腹毛”。大腹皮以色深褐,皱皮结实者为佳;大腹毛以色黄白,质柔韧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碾松,去硬皮,切段,筛去灰屑。
〔成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小段,呈纤维性,黄白色或黄棕色,体轻松,质柔韧。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
6.大豆黄卷
〔处方用名〕大豆黄卷、制大豆黄卷。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1vinemax(L.)Mer的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而得。均系栽培。全国各地均产。秋季采收,全年均可加工。药材以粒饱满、显皱纹、带芽者为佳。
〔炮制方法〕大豆黄卷取净大豆,用清水浸泡至表皮起皱,放去水,置能排水的容器内,上盖湿布,每天淋水两次,待芽长0.5~1cm时,取出,干燥。
制大豆黄卷取灯心草、淡竹叶置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两次(每次30~60分钟),过滤去渣。药汁与大豆黄卷共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煮至药汁被吸尽,取出干燥。
每大豆黄卷kg,用灯心草1kg,淡竹叶2kg
〔成品性状〕大豆黄卷略呈肾形,长约8m,宽约6mm。表面黄色或黑色,微皱缩,一侧有明显的脐点,一端有卷曲胚根。外皮质脆易裂开,断面黄色或绿色。无臭,嚼之有豆腥味。
制大豆黄卷形如大豆黄卷,粒坚韧,味微苦,豆腥气较轻而微清香。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利湿,解热。用于暑湿感冒,胸网,肢体痠重,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7.大皂角
〔处方用名〕皂角。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果实。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干燥。药材以肥厚、质硬、色紫褐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成品性状〕本品呈剑鞘状,略弯曲,长~mm,宽约40m,厚10~15mm。表面红褐色或紫褐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两端略尖,基部渐窄而弯曲,有短果梗或果梗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梭线。质硬,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微,有刺激性,味辛辣。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开窍,祛痰,解毒。用于突然昏厥,中风牙关紧闭,喘咳痰壅,癫痫;外治痈疮肿毒。
〔用法与用量〕1~1.5g;用时捣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调敷患处,或煎汤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南山楂
焦山楂
8.山楂
〔处方用名〕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bifidBge,var.majorN.E.Br.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或野山楂Crataeguscuneata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前二种习称“北山楂”后一种习称“南山楂”。北山楂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切片、干燥。药材以片大、皮红、肉厚、核小者为佳。南山楂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或压成饼干燥或直接干燥。药材以个匀、色棕红者为佳。
〔炮制方法〕山楂北山楂拣去杂质,筛去脱落的核及果柄;南山楂除去杂质,洗净,轧扁,簸去核,干燥。
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变深,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放凉。
山楂炭取山楂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南山楂肉,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出凉透。
〔成品性状〕山楂北山楂呈类圆形片状,直径15~25mm,黄棕色,表面卷曲皱缩,中间有浅黄色果核,多脱落,外皮深红色,微有光泽,满布灰白色小斑点,偶可见有短细柄或凹窝气清香,味酸微甜。南山楂为扁圆形饼状,直径10~15mm,表面呈灰红色或棕红色,有细绒纹,端有凹窝,其边缘略突出,另一端附有果柄痕迹,质坚核大,果肉薄。味酸,微甜。、
炒山楂形如山楂,表面显微黄色。
焦山楂形如生山楂,表面显焦褐色。内部黄褐色。
山楂炭形如山楂片,表面显焦黑色。内部焦色。
〔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胃胀满。泻痢腹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焦山楂消食导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山楂炭收敛,用于肠风下血。
〔用法与用量〕9~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炒炭后及时散热,防止复燃。
酒山萸肉
8.山茱萸
〔处方用名〕山茱萸、酒山萸肉、蒸山萸肉。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干燥成熟果肉。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浙江、安微、陕西、河南等地。秋冬二季果实顔色变红后采摘。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除去果核,干燥。药材以肉肥厚、色紫红油润柔软者为佳。
〔炮制方法〕山萸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核,洗净晒干。
酒山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裝罐内或适宜蒸器内密闭,放水锅内,开武火加热,隔水炖或笼屉蒸,至色变黑润,取出干燥。
每山萸肉kg,用黄酒20kg。
蒸山萸肉取山萸肉,置笼屉或适宜的蒸器内,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蒸至外表呈紫黑色,熄火后过夜,取出干燥。
〔成品性状〕山萸肉呈不规则片状或囊状,长10~15mm,宽5~16mm。多破裂而皱缩,表面紫红色,微有光泽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酒山萸肉形如山萸肉,微有酒气。
蒸山萸肉形如山萸肉,表面紫黑色,质滋润柔软。
〔性味与归经〕开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痠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酒山萸肉、蒸山萸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0.千金子(续随子)
〔处方用名〕千金子、千金子霜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L的干燥成熱种子。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夏、秋二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割取全草,干燥,打下种子,再干燥,除去杂质。药材以粒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千金子取原药材,除净杂质,筛去灰屑。
千金子霜取净千金子,搓去种皮,碾如泥状,用布包严,置笼屉内蒸热,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粘结成饼,碾细。
〔成品性状〕千金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5~6mm直径约4mm。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网状皱纹,上有暗渴色斑点,种仁(胚乳)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淡、辛辣。
千金子霜为淡黄色粉末,微显油性,味辛辣。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逐水消肿,破血消瘀散结。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癥瘕积聚,血瘀经闭,外用治顽癬、疣赘。
〔用法与用量〕15~3g,入丸散:外用研敷。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千金子霜,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11.川楝子
〔处方用名〕川楝子,炒川楝子,盐川楝子、醋川楝子。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c的干燥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地。冬季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药材以个大、饱满、外皮金黄色、果肉色黄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川楝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炒川楝子取川楝子片或碎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放凉。
盐川楝子取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盐水拌匀,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干。
每川楝子片或碎块kg,用食盐2kg。
酷川楝子取川棟子片或碎块,用米醋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干。
每川楝子片或碎块kg,用米醋20kg。
〔成品性状〕川楝子为不规则的厚片或碎块,表面黄白色,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外皮金黄色,革质。气特异,味酸,苦。
炒川楝子形如川楝子片,表面黄色,外皮焦黄色,发泡,有焦斑,气焦香,味苦而涩。
盐川楝子形如川楝子片,色泽加深,味咸苦。
醋川楝子形如川楝子片色泽加深,略有醋气。
〔性蛛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醋川楝子用于胸胁胀痛,盐川楝子用于疝痛,腹痛。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虫蛀。
12.女贞子
〔处方用名〕女贞子、酒女贞子
〔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干燥成熟果实。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四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枝叶,稍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药材以粒大、饱满、色黑紫者为佳。
〔炮制方法〕女贞子取原材,除去杂质及梗叶,洗净,干燥。
酒女贞子取净女贞子,用黄酒拌匀,稍闷后置蒸罐内密封,隔水炖或置适宜容器内蒸,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时,取出干燥。
女贞子kg,用黄酒20kg。
〔成品性状〕女贞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8.5mm,直径3.5~5.5mm,略弯曲,表面灰黑色或紫黑色,皱缩,皮软而薄。味甘而微苦涩。
酒女贞子形如女贞子。黑褐色,表面附有白色粉霜,微有酒气。
理化鉴别取生女贞子粉末1g,加乙醇3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加硫酸1滴,先显桃红色,继变紫红色,最后呈污绿色,置紫外光灯(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痠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用法与用量〕6~12g;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酒女贞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3.小茴香
〔处方用名〕茴香、盐小茴香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1.的干燥成熟果实。均系栽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干燥,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药材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气浓厚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方法〕小茴香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
盐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用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并有香气外逸时,取出放凉。
每小茴香kg,用食盐2kg
〔成品性状〕小茴香呈稻谷状小粒,长约5~6mm,宽约2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背面隆起有纵棱5条。果实易分离成半瓣,每瓣呈椭圆形。断面灰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而后甘。
盐小茴香形如小茴香,微鼓起,色泽加深,偶有焦斑,味微咸。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经寒腹痛。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阴凉千燥处。盐小茴香,密闭保存。
云南马钱
14.马钱子(番木鳖)
〔处方用名〕马钱子、制马钱子
〔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vomicaL.及云南马钱StrychnospierrianaA.W.Hi1的干燥成熟种子。多系野生。主产于云南、广东等地。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药材以个大、肉厚、坚质、色灰黄、有光泽者为佳。
〔炮制方法〕生马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制马钱子取净砂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马钱子拌炒至深棕色,鼓起;内面红褐色并起小泡时,取出,除去毛放凉。供制粉或捣碎用主。
〔成品性状〕马钱子呈扁圆形,直径12~35mm,厚3~10m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密生银灰色毛绒。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边缘有小突起。质坚硬,种仁淡黄白色,稍透明角质样。无臭,味极苦。
制马钱子形如生马钱子,中间略鼓表面棕褐色;质坚脆,断面红褐色,中间有裂缝,无臭,味苦。
理化鉴别取生马钱子的胚乳部分作切片,加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1%钒酸铵溶于浓硫酸中)1滴,胚乳即显紫色:另取胚乳切片后,加发烟浓硝酸滴,即显橙红色。
含量测定
按照下列方法。测定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生马钱子士的宁不得少于1.20%。
取生马钱子粉末(通过三号筛)约7g,精密称定,置碘瓶中,加乙醚3份与氯仿1份的混合液。60.0g;摇匀,加浓氨试液3ml,称定重量,用力振摇10分钟,在15℃以下放置过夜,称定重量,补足浸溃过程中可能损失的溶剂量,振摇放置后,用脱脂棉滤过。取滤液40.0g,置锥形瓶中,加硫酸溶液(3→)15ml轻轻旋摇,置水浴上加热至无乙醚、氯仿臭为止(加热时间勿过长),放冷,加硝酸与亚硝酸钠溶液(1→20)的等容混合液3ml,旋播10分钟,放置20分钟,移入分液漏斗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5)使成碱性,用氯仿分次振摇提取,第一次20m,以后每次10m1,至土的宁提尽为止(用碘化铋钾试液检查),合并氯仿液,用水猛力振摇洗涤2次,每次10ml,分取氯仿液,置盛有无水硫酸钠3g的锥形瓶中,缓缓振摇,放置10分钟,滤过滤渣用氯仿洗涤至无生物碱反应为止,洗液与滤液合并,置水浴上蒸至近干(注意防止崩溅损失),精密加N/10硫酸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除尽氯仿,放冷,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N/10氢氧化钠液滴定剩余的酸液,按供试品量乘以2/3计算士的宁含量百分数,即得(每1m1的N/10硫酸液相当于33.44mg的C2H2O2N2)
〔性昧与归经〕苦,寒:有大毒。归肝、脚经。
〔功能与走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痿蹩,历节风痛。
〔用法与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生品专库保管。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配方时,按剧毒药品管理规定执行。
马兜铃
15.马兜铃
〔处方用名〕马兜铃、蜜马兜铃。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tortaBg6.或马兜铃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Zu的干燥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干燥。药材以个大、完整、色黄绿、种子充实者为佳。
〔炮制方法〕马兜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搓碎,筛去灰屑。
蜜马兜铃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马兜铃碎片内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马兜铃10kg,用炼蜜25kg。
〔成品性状〕马兜铃为不规则的小碎片。表面灰黄色有波状棱线。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中央棕色,周边淡棕色。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苦
蜜马兜铃形如马兜铃碎片,表面深黄色,略有光泽,带有粘性,味微甜。
理化鉴别取生马兜铃的乙醇浸出液,置紫外灯光(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蜜马兜铃偏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肺虚咳嗽。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蜜马兜铃,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6.马蔺子
〔处方用名〕马蔺子
〔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马蔺子IrislacteaPalfvarchinensis(Fisch.)Koiolz.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或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辽宁、河北、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千,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干燥。药材以赤褐色、饱满、纯净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扁平或不规则卵形的多面体,长约5mm,宽约3.5mm。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基部有棕黄色或淡黄色的肿脐,顶端有合点略突起。质坚硬。切断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质性。气微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用于黄,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
〔用法与用量〕3~9g。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7.王不留行
〔处方用名〕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河北、山东,江宁,黑龙江等地。夏季,种子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割取全株,干燥,打下种子,除去梗叶等杂质,再干燥。药材以子粒均匀、充实饱满、色乌黑者为佳。
〔炮制方法〕王不留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多数爆裂成白花时,取出放凉。
〔成品性状〕王不留行呈小圆珠形,直径约2mm,表面乌黑色或红黑色,微有光泽,有一条半圆形的线沟和云小白点。质坚硬,种仁白色、粉性。无臭,味淡。炒王不留行呈珠形爆花状,表面白色。
〔性味与归经〕苦,平。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水通淋。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小便淋沥不畅。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蔵〕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8.木瓜
〔处方用名〕木瓜。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Nakai的干燥成熟果实。均系栽培。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后,干燥。药材以皮皱、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泡,蒸透,趁热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类月牙形薄片,表面棕红色。有皱纹,周边红色或棕红色。气微香,味酸。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1,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1m1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滴,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层液显棕黄色。②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1%三氯化铝的乙醇溶液,干燥后,置紫外光灯(nm)不观察,显兰色荧光。
〔性味与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痠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19.木蝴蝶(千张纸)
〔处方用名〕木蝴蝶
〔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indictm(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野生。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秋、冬二季果实是黑褐色时采摘,暴晒后果实自行裂开,收集种子干燥。药材以色白、张大、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成品性状〕本品为蝶形薄片,长50~80mm,宽35~45mm白色半透明,有光泽,上有放射性纹理,质轻易裂,中部较厚,呈椭圆形,淡黄棕色。内有种仁两瓣。略似肾脏形,淡黄色。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用法与用量〕1.5~3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20.木鳖子
〔处方用名)木鳖子、木鳖子霜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北、云南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去外皮,晒至半干,取出种子,或用草木灰与果实一同搅拌然后用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种子,干燥。药材以籽粒饱满、外壳无破裂,种仁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炮制方法)木鳖子取原药材,除净杂质,筛去灰屑。
木鳖子霜取净木鳖子去売取仁,炒熟、碾末,用草纸包裹数层,外加麻布包紧,压榨去油,反复多次,至草纸不再现油迹色由黄变灰白色,呈现松散状时,研细。
〔成品性状〕木鳖子呈扁平类圆形,长20~40mm,宽15~35mm表面灰褐色,有网状花纹,周边有纵楞突起,呈锯齿形,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木鳖子霜为白色或灰白色的松散粉末。味苦。
理化鉴別(1)取生木鳖子粗粉2g,加乙醚20m1,温浸半小时,滤过,取醚液2m1,置玻璃皿中,挥尽乙醚,残渣加无硫酸钠少量,直接加热,发生气泡及具刺激性的白色气体。
(2)取生木鳖子粗粉2g,加水20m1,置水浴中加热半小时滤过。取带塞试管二支,各加滤液1ml,一管加5%氢氧化钠溶液2m1,另管加5%盐酸溶液2ml,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两管产生高度相近的大量蜂窝状泡沫。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温;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旁肿毒,乳痈,瘰疬,痔漏,干
癣,秃疮。〔用法与用量〕0.9~1.2g:用时捣碎取仁。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贮藏〕置干燥处。木鳖子霜,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内服慎用。
欲知《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果实种子类其他内容,且看后续......
小编将逐步分享年出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全文,文中图片主要来源于香港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和网络,内容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分享仅供中医药人和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和参考,请勿作他用!
本文小编:付敏,男,主管中药师,第二批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取得中药、药学执业药师资格。学习、从事中药学工作近30年,只因天资愚钝,未取得任何成绩,但始终坚持走在本草路上的追梦人。正所谓:
过去老师告诉我,歧黄医术源流长;
本草药学如蓝天,天空高远无梯至;
遥望天边不太远,忘记地球为圆形;
苦苦追梦三十载,仅识中药百十味;
天际永远在前方,方悟老师蓝天广;
不畏能否达彼岸,无怨无悔追梦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