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院士提醒弄懂中药归经,治病才能四两拨千斤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5 3:08:53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94936.html

俗话说:"同气相求、臭味相投",食物和药物因性质的不同,对不同的脏腑、经脉会产生特定的影响和作用。中药归经理论就是研究食物和药物的靶器官,也就是药物对特定脏腑或经脉的影响和作用。

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属性。温热走表,寒凉入里。质指药物的质地,矿物药、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主沉降下行。质地轻清的蝉蜕等多能解表散风。

动物类药物,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大多能入心包和心,比如阿胶、鹿角胶、鸡子黄、紫河车,能补益心气心血。

植物药中长在地下的根茎类药物,性多沉降入脏。人参性温入脾,生地入肾,山药入肺,当归入肝,瓜蒌根入心。花叶类药物大多轻清上浮,入上焦走表,比如菊花、薄荷、麻黄、荷花等。

影响药物归经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味。

一般情况下,腥味入心,如鱼虾鳖蟹;芳香醒脾、如砂仁、白豆蔻;膻味入肝,如羊、牛、马;腐臭味入肺,如臭豆腐、黄酱;臊味入肾,如童便、猪腰子。甘淡的入脾、肾、肝;辛辣的药物主入肝、脾、肺;咸鲜的入心、肺、肾;焦苦的入心、肾、脾。酸涩的入肺、肝、心;

很多中药通过炮制加工加强或削弱了本身的性味,也就加强或改变了归经。经过酒洗、酒炒的药物,增强了入肝辛散酸收的效果;经过盐渍或盐炒的药物,加强或增加了入心肾的功效;醋炙以后的药物辛散的效果变得温和;经过蜜炙的药物更能入脾补气、入肾利水;炒焦的药物,大多改变了原来的性味,变成了入心止血、消化积滞的药。

有道是:用药如用兵。掌握了中药的归经,就如同导弹有了精确的制导,使用得当就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rybw/650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