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生理特性 > 正文 > 正文

治疗水肿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肺心病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26 10:43:42

导读:茯苓导水汤,出自明·《奇效良方》。具有理气行滞,利水除湿之功效。主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应手而高突,喘满倚坐不得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溺痛如割,大便绝少,虽有亦如黑豆汁。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肺心病心力衰竭、特发性水肿、急性肾炎、急性尿路感染、胸水、腹水、子满症、子肿症、羊水过多、妊娠浮肿等证属脾虚气滞、水湿停留的病症。

方歌术茯猪苓泽泻健,香砂陈皮苏叶添,木瓜大腹桑皮水,利水除湿行气痊。

组成赤茯苓三两、麦门冬三两、泽泻三两、白术三两、桑白皮一两、大腹皮七钱五分、紫苏一两、槟榔一两、陈皮七钱五分、木瓜一两、木香七钱五分、砂仁七钱五分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灯心25根,去渣,空腹时服。如病重者,每服五两,再加去心麦冬二两、灯心1大把,五更空腹时服,滓再煎服,连进三服,自然利小便,直至小便变清白色,方为痊愈。也可用饮片作煎剂,各药用量据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主治水肿,喘满倚息,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涩痛,舌淡苔白,脉濡细。症见头面手足遍身水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应手而高突,喘满倚坐不得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溺痛如割,大便绝少,虽有亦如黑豆汁。

方解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水肿的病因有内外二因。外因有风邪外袭、疮毒浸淫、水湿浸渍,而致肺失通调,脾气受阻;内因有饥饱劳倦,伤及脾胃,或久病房劳,伤及肾元,导致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而成水肿。

病理变化为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退,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多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失其健运,水湿不运而泛于肌肤;湿热久羁,或湿郁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遏,水道不通,而成水肿;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不行而横溢肌肤;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轻者可仅有眼睑、头面浮肿;重者可见四肢腰背及全身浮肿;功能性水肿一般体检无异常,器质性水肿则有相应的体征,如心脏性水肿,可有器质性杂音或心脏扩大;肾性水肿可有明显下肢凹陷性压迹;肝性水肿可有腹部移动性浊音等。

本方主治之水肿为内外俱实、证情较甚者。方中紫苏、木瓜、陈皮、大腹皮、赤茯苓行在表之湿;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槟榔、白术、泽泻、木香、砂仁行在里之水。然利水之法,必伤其阴,故又用麦门冬滋阴养胃生津。诸药合用,既治表,又治里,内外分消,水肿自除;全方水气并行,标本兼治,对脾虚气滞,水湿停留之症尤为恰当。

加减用药

胀甚者,加桔壳;腿脚肿者,加防己;湿喘者,加苦葶苈;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病重者,可加重用药量;慢性右心功能不全者,加熟附子、干姜;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加苡仁、熟附子、生大黄、干姜等。

禁忌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食物,慎起居,避风寒,戒房劳。

附方

名称:茯苓导水汤

组成:茯苓、槟榔、猪苓、缩砂、木香、陈皮、泽泻、白术、木瓜、大腹皮、桑白皮、苏梗各等分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妊娠肿满与子气,喘而难卧,胀满难堪;产后浮肿,喘嗽,小便不利者

出处:《金鉴》卷四十六

重要文摘

《中医大辞典》:“赤茯苓、麦门冬、泽泻、白术各三两,桑白皮、紫苏、槟榔、木瓜各一两,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各七钱半。为粗末,每服半两,加灯草二十五根,水煎,空腹服。功能行气化湿,利水消肿。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随手而高突,喘满倚息,不得转侧,不得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时痛如刀割,尿量绝少,其色如黑豆汁者。如病重者,可药用五两,再加麦门冬二两,灯心草半两,水煎,五更,空腹服,渣再煎服。”

医案精选

包xx,女,49岁,农民。年10月3日就诊。(刘渡舟医案)

患者素体虚弱,于四个月前发现下肢有轻度水肿,当时未介意,后因水肿日趋加重,并逐渐波及全身,惧而求医。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药迭进,肿势有所减轻。因正值三秋农忙之时,患者参加劳动二日,因之水肿又发,虽延医服药治疗而疗效并不明显。现症,身面俱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小便短少、腰部酸楚不堪、胸中气满、呼吸气短、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腻、脉濡弱。尿检:蛋白(+++),颗粒管形(+),红细胞(5~7),白细胞偶见。血检:Hb:90g/L,BUN、Scr正常。此乃水湿之邪先伏三焦,又因过劳伤气,使脾虚不运,引动水湿泛发,上干于肺,下壅于肾,升降出入枢机不利所致。治疗之法应当外散内利,“去菀陈莝”。选用茯苓导水汤治疗。

处方:茯苓30g、泽泻15g、白术10g、桑白皮12g、大腹皮10g、木香10g、木瓜10g、陈皮10g、砂仁6g、苏叶6g、猪苓20g、槟榔10g服十四剂,小便量增多、肿势顿挫。但大便溏薄、日行两次,气短乏力、畏恶风寒、两手指尖发凉、带下质多清稀、舌脉如前。此水邪虽减而脾肾之阳气虚衰,气化不及,正不胜邪,水湿残留为患。治以通阳消阴,温补脾肾,化气利水,而用实脾饮加味。

处方:茯苓30g、白术10g、草果10g、木瓜10g、大腹皮10g、木香10g、干姜5g、炮附子10g、厚朴9g、防己12g、黄芪16g、炙甘草6g上方服三十余剂,水去肿消,小便畅利,尿检正常,诸症随之而愈。嘱服金匮肾气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患者体质素弱,水湿充盛,实为本虚标实之候,不任峻利猛攻,惟宜疏利水湿的同时,兼调脾肺之气以固其本。茯苓导水汤由四苓汤合五皮饮加减而成,功专调理脾肺,通利水湿。方中桑白皮、苏叶宣肺以利水,以开水之上源;四苓汤健脾渗利水湿,崇土以制水;陈皮、砂仁和胃化湿。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肿,故又以木香、槟榔、大腹皮、木瓜等药行气利水。本方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对形体素弱,或年老体衰患者之水肿,尤为适宜。

待水湿去其大半,脾肾阳气不振之时,又当在渗利水湿的同时加温补阳气之品,俾使阳气来复,促进水湿化气,这是治疗水肿病比较重要的一环。因水湿为阴邪,日久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更使水湿难化,从而导致水肿迁延不愈。实脾饮主治阴水证,有温阳健脾,化气行水之功,服之能使脾阳来复,肾阳渐振,水湿乃化,以脾执中以运四旁。故《医宗必读》指出:“治水当以实脾为首务也”。

茯苓导水汤治肝硬化腹水(胡希恕医案)

叶某,女,42岁,病历号。

年2月27日初诊:年10月发现腹肿胀,西医检查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不正常,服药三个月不见效果。现症:腹胀稍减,近日服药后觉腹鸣而痛。大便泄,食纳差,不服药则大便干,小便尚畅,睡眠正常,咽干不欲多饮,舌苔白,脉弦数。

大腹皮三钱,大腹子三钱,橘皮一两,苏子三钱,半夏三钱,蔻仁二钱,木香二钱,木瓜三钱,赤茯苓五钱,木防己三钱,车前子五钱(布包煎),苍术三钱,泽泻三钱,猪苓四钱。三付。

年7月2日复诊:今日见到病人,主诉说,服上方几付后腹水大减,以后又服上方多付,腹水始终未起来。

年7月29日三诊:患者最近又有浮肿,饮食二便正常,月经周期较短,量多。

生黄芪五钱,桂枝三钱,白芍四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泽泻三钱,木防己三钱,炙甘草二钱。

三付。

按肝硬化腹水,服茯苓导水汤加车前子后,腹水大减,病情稳定一年半。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sltx/10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