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茯苓泡水,好处多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其味甘、淡而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1利水渗湿中医祛湿早就有了严密的逻辑和方法,认为湿气侵体,必然先调脾胃。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因此,祛湿用茯苓,既能渗湿以治“标”,还能健脾治其“本”。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长期食用也很安全。2健脾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就会影响人体气血运化,导致免疫力降低。喝一些茯苓水,能够起到健脾养胃、促消化的作用,改善脾胃虚弱的困扰。3安神助眠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失眠的人除了可以泡脚、喝牛奶之外,还能试一试喝茯苓泡水,可以起到一定的安神效果。2茯苓+它,功效翻倍
泡茯苓水时,加一些它的好搭档们,可以发挥更强的作用!1茯苓+五倍子=补肾固精茯苓加五倍子交通心肾,以通为补,先利后固,可治疗肾虚、遗精。茯苓利湿、安神宁心;五倍子收涩,不管是出汗多还是眼泪多、尿多,都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很多人在肾虚的时候只知道补肾,但湿盛的时候,应该采取利湿固精的方法。2茯苓+山药=健脾利尿古方当中茯苓+山药可治疗湿气重导致的尿频、小便不利。山药健脾利湿,可治疗浮肿。专家推荐这个方子,只要是有湿都可以用。把这两味药按1:1的比例打成粉,可以放在粥或奶中直接食用。茯苓在健脾利水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补气健脾、祛湿常使用以下两个中医方。3茯苓的2个常用中医方
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天下第一补气名方”,针对脾胃虚弱的人群,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它出自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甘温,补气健脾;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甘草调和。用料配比参考医生建议。2外用消水膏消水膏是李佩文李老,研制了30多年而成的,可以温阳化水、补气行水。它不仅对于内部水肿有效,对于全身其它位置的水肿,也都有一定的疗效。自制消水膏桂枝10克、茯苓10克、生黄芪30克、大腹皮15克。
把上述四种药材放入破壁机中打成粉末,或者去药店打粉,然后加入少量的凉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一些蜂蜜调粘稠,就可以使用了。
直接挖出少量药膏,均匀地涂抹在纱布上,然后敷在水肿的部位,用胶带固定即可。一天2~3小时,不超过4小时,第二天再换一张继续敷。
桂枝能温阳化水,生黄芪能补气行水,茯苓可健脾祛湿,大腹皮可消皮下水肿。但专家提醒,首次用要少量,皮肤有破损、过敏的人禁用。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sltx/1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