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相关论述 > 正文 > 正文

丁光迪医案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3/12 11:23:39

二、通阳泄独法治愈经久腹胀一例

仇某,男,42岁。

初诊∶年4月7日。

主诉及病史∶腹部胀满时轻时重两年余。腹胀阴天为甚,受寒饮冷亦加重。须得肠鸣矢气,才觉宽快。小便快利,亦感轻松。腹胀欲得宽带,否则闷塞不舒,短气不得平卧,引及腰痛。腹胀甚时,伴见腹痛,但痛不甚剧。测量腹围略大,腹部欠柔和,按之无明显包块,亦无喜按拒按的差异。饮食不多,多则胀加,大便始终不爽。据述病从一次食后,劳动过度、脱衣受寒引起。迭进中西药,偶见效,但胀终不愈。近因连日春寒,其证加重,腹胀且痛。

诊查∶面色晦滞,语声重浊,口有臭气,按尺肤凉湿。舌苔浊腻罩灰,质淡稍胖,脉弦按之微涩。

经过多方检查,肝脏、胃肠均未发现明显病变,无血吸虫病病史。亦曾怀疑腹膜结核,但未确诊。B超检查无腹水。

辨证∶湿浊中阻,阳气痹窒,气不流行,为胀为痛,此属湿胀、寒胀。

治法∶通阳泄浊,参以解秽,取大半夏汤出入。

处方∶姜半夏10g姜川朴10g炒枳实10g炒川椒5g干姜7g桂枝15g茯苓15g石菖蒲10g大腹皮10g生姜5片,3剂

二诊∶药后仅得矢气数次,余无动静。自感形寒身困,坐卧不安。盖能得矢气数次者,说明药病尚相当;而余无动静者,此乃天气阴雨不解、寒湿外困所致。加重通阳化湿之剂,希望获得转机。

处方∶原方去大腹皮,加净麻黄4g(先煎),制附块10g;苍术10g,3剂。

三诊∶分析病情符合实际,用药亦有力,服药至第二剂时,一阵烦躁,周身发热,汗出蒸蒸,湿透被褥,汗黏且有腐臭,约及二时,神困入睡,竟然连睡六七小时。口渴欲得温饮,晨起进稀粥一碗,又服第三剂药,腹中自感有气转动,渐即肠鸣如雷,嗳与矢气俱至,并得大小便畅行,脱腹顿时宽泰。神疲欲睡,又睡四五小时,才觉神情清醒,腹胀若失。真是《金匮·水气篇》所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通阳泄浊的功效,于此亦反映得最为具体而灵验了。

刻诊脉弦已去,转为濡弱,灰腻浊苔全化,布薄白露边。神气尚见困乏,而身体自感轻适。阳气通,邪已退,再参扶正,以事廓清。

处方∶前方去麻黄、苍术、石菖蒲,余药减量三分之一。加炒党参10g,炒当归10g,5剂。

四诊∶饮食、二便正常,脱腹宽泰,但尚感神困欲睡,喜得温暖。两年多的腹胀,从此获得转机。再为调补荣卫,兼顾脾肾。桂枝理中加味。

处方∶桂枝10g炒白芍10g当归10g炙甘草4g炒党参15g白术10g干姜7g制附块7g益智仁7g(杵)茯苓10g生姜3片大枣5个,5剂

五诊∶药后甚适,自己连服药10剂。天气阳和,精神明爽,并应亲戚之约,至无锡小游2日,亦不感甚累。饮食生活起居正常,面色转亮,脱腹宽和,惟动易汗出,午后欲得小睡。舌苔薄白,质嫩稍胖,脉小浮弱。荣卫之气未全恢复,中气亦未壮,还当扶元培本,巩固疗效。仍从脾肾着手。

处方∶前方去制附块,加炙黄芪15g,菟丝子15g(研),10剂。此后病人即上班,因其畏药,便即停服。

此病例脏腑并无实质性改变。而腹胀竟达两年有余,其中机理很值得研究。观其或轻或重,久久不已,可知其病在气分,郁久痹塞,始终不得开化。再究以前用药,香砂枳术、胃苓、中满分消等,亦不为大谬,然不能愈。盖是徒治其标,理气化湿,亦属较轻一等,未能触及根本。此病湿浊凝聚,是由于太阳膀胱气化不行,邪无出路,而阴霾之气为胀,亦是离照不能当空,阳不胜阴,以致重阴无阳,聚而不散,为胀为痛,缠绵不已。执其要领,用通阳泄浊方法,开其痹寒,疏其下流,使阳能破阴,气化流通,所以一举而病得转机。

此病本为气实,但一得效机,反见气虚,探其原因,可能与辛香理气耗气等有关。长时间表面的为胀为痛,实已隐藏着正气日虚的真情。另有一点,病情转机后,较多地出现荣卫不和症状,这与久久腹胀的气道痹涩、阴阳两阻、经络荣卫、脏腑内外瘀浊较多有关。虽然气化来复,而荣卫之行尚涩,所以迭用桂枝理中方法,温中阳以达于表,化太阳以和于里,推动荣卫之气宣行。最后获得成功。于此可知,久病恢复,廓清调理工作亦很重要。

三、升降汤治愈郁怒伤肝一例

陈某,男,31岁。

初诊∶年2月22日。

主诉及病史∶因工作劳累,情绪怫逆,自感腹里拘急,两肋作胀作痛,欲得太息,但气至胸院,又欲嗳不得;纳谷无味,二便不爽。神识默然,间又躁怒,寐多惊惕,常欲独卧。已经两三个月,治疗尚无好转。

据家属讲,病人个性本较开朗,工作亦很积极,因人际关系复杂,不善处理,蒙受委屈,不能解脱,遂见精神抑郁,又无从发泄,而致此病。

诊查∶气色尚属正常,惟神情抑郁,不欲多言。舌苔薄白,质红尖赤,两脉弦而带涩。开始疑为肝胆道疾病,检查无明显异常。又经精神神经病院检查,亦无明确诊断。

辨证∶郁怒伤肝,气脉失和。所见症状,既有疏泄失常,又有伤阴化火趋势。

治法∶升降气机,清肝和络,升降汤加味。

处方∶柴胡5g炒枳壳7g炙甘草7g广郁金10g佛手花10g橘叶络各10g黑山栀10g丹皮10g泽泻10g全瓜萎10g(杵)川黄连3g鲜枇杷叶10g(去毛包煎),7剂

动员家属多做劝解工作。

二诊∶药后胸腹略舒,并得转气,大小便亦见爽利。小能见效,无事更张,前方去瓜蒌、川黄连,继进7剂。

三诊∶得嗳与矢气,快然如衰,胁肋拘急胀痛均减,神疲欲寐。此为肝气条达,阴阳升降复常的佳兆。舌转嫩红,脉弦细略数,阴伤之象又著,盖气和而络脉尚欠润调所致。再为顾阴和络。

处方∶柴胡5g炒白芍15g炙甘草5g广郁金10g橘叶络各10g旋覆花10g(包煎)黑山栀10g丹皮10g柏子仁10g炒麦冬15g桃仁泥10g谷麦芽各10g,7剂

四诊∶胸腹胁肋宽舒,胀痛全除,纳香寐安。脉细舌嫩,调理善后。

处方∶柴胡3g炒白芍15g炙甘草5g炒麦冬15g柏子仁10g丹皮10g黑栀仁10g橘叶10g玫瑰花2g,5剂

升降汤是自拟方,专治胁痛病,原方只柴胡、炒枳壳、炙甘草、广郁金、丹皮、黑山栀,枇把叶七味,着意调和肝胆肺胃气机,可以随着各种病因加味为治,曾已总结报道。

此证乃郁怒伤肝、气失条达,为拘急,为胀痛,病情本较易认,问题是情怀失畅、拘执不化,药石无情,每难见功。处理时注意动之以情,辅之以药,双管齐下。而用药又应力求清灵,升降气机,清肝解郁。因为郁怒伤肝,不得发泄,最易化火伤阴,所以在理气之时,少犯香燥,恐其反而耗气伤津;清肝之时,亦避苦泄,因苦味亦能化火。谨从病情发展,先和气,以疏解郁结,亦制其火;再调营,以柔制刚,亦安其络,最后气调络和,获得满意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xgls/11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