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肝炎之法
桂枝30,苍术15,山楂20,生姜60。小茴香20+法半夏20+肉桂15克。(脾压痛,不用甘草)
二黄疸性肝火之法
桂枝30,苍术15,山楂20,生姜60。陈皮15+法半夏20+朱茯神15。茵陈15克。
三肝硬化之法
桂枝30,苍术15,生姜60。青皮15+元胡15,石菖蒲20+法半夏20+朱茯神15,肉桂15+槟榔15克。
应用要点:肝区经常性痛,扪之更痛而硬。有时呕逆欲吐,或引脾区痛,胃不舒通,胀痛。头闷心烦不安而暴跳。大便深黄或黑色,小便或热或黄。有时觉麻痹,寒冷样。初始之法用桂枝法,之后据症可使用附桂法,附子法。
此外,逆转肝硬化的经验方散剂(鳖甲60,柴胡15,白芍30,三棱15,莪术15,橘络15,土鳖虫15,炮山甲9,蛇舌草30,木耳30克。用法:共研细粉,每次9克,每天3克,温开水加少许白醋送服。)也可以配合服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四肝腹水之法
桂枝30,苍术15,炒小茴香20,生姜60。石菖蒲20+法半夏20+朱茯神15,青皮15+肉桂15+大腹皮15克。
1化气行水法:桂枝30,苍术15,小茴香20,生姜60。石菖蒲20+法半夏20+朱茯神15,青皮15+肉桂15+大腹皮15克。
临床常见症状,与肝硬化症状基本相同,另外腹胀如鼓,甚至全身水肿。严重时肾水凌心,舌苔全黑。小便不出,需要西医导流等辅助措施而效果不佳时,初始之法用桂枝法,之后据症可用附桂法,附子法。
2扶阳行水法:制附片75,苍术15,小茴香20,炙甘草10,生姜75。法半夏20+朱茯神15,大腹皮20+肉桂20,元胡15克。
应用要点:肝腹水就是气和水都不是很畅,网膜之间的水多了,就腹胀,所以肝腹水重点就是化气行水。
注:此方可加麦芽,助肝气畅行。还可用石菖蒲,助肉桂行开合之功,助大腹皮或槟榔行水消水之力。此方变化后,可服2-3方。
法中大腹皮行网膜之水,若服腹仍胀,可加槟榔同用,加强行水之功。肉桂加强胃肠的运行功能,宽肠胃,有助减轻腹胀,与元胡相合,水气凝聚可消,隐痛可缓,制附片壮水源,益水主,水火交济,精气运行,脏腑得养,肝必受益。
或者与苍牛防己汤合用(苍术30,白术30,川牛膝30,怀牛膝30,汉防己30,大腹皮30,鸡血藤30,蝼蛄10克),以快速消除腹水。
3扶阳泻下法:制附片90,炙甘草5,生姜90。大黄20+芒硝15,陈皮15+法半夏20+茯苓25,砂仁15+泽泻15。
应用要点:张雨轩老中医曾治一患者,是乳腺癌切除后肝转移,出现严重腹水,并全身肿,每天尿量-毫升。西医使用利尿剂,透析,补充蛋白等,无效。面色黑,舌苔全黑,厚,腻。舌质少津,表现为肾厥。久病及肾,伤及坎中一阳。用扶阳泻下法一剂,外用蜍肝肉+麝香,贴脐。当天排尿0毫升。第二,第三天改用四逆白通汤,继续外用蟾蜍肝肉+麝香,每天继续排尿0-0毫升。第四,五天使用化气行水法,将水毒完全排除体外,舌苔由黑色逐渐转变为常色,脉象由浮洪弦(不是阳实),逐渐转变为沉缓。
五理中建中法
1建中之法:制附片75,桂枝30,白术15,小茴香20,山楂20,甘草10,淫羊藿20,生姜75。麦芽20+砂仁15克。
2理中之法:制附片75,白术15,小茴香20,甘草10,淫羊藿20,生姜75。砂仁15+补骨脂20+肉桂20克。
应用要点:脾胃健运,肝得其养,肝气正常,肝硬易减,腹胀易消,治肝病,不能一直去治肝,还要注意调脾胃。这里要注意建和理中法中甘草都是5-10克。
此两法,若胃消化不良,用建中之法。若脾运化差,用理中之法。也可两法交叉服用。其法中,可随症变法,变更药的配伍。如:大便不畅,腹胀增加,可配肉苁蓉与制附子,与肉桂相合,肠得润泽而便畅,腹胀可减。再如:两法中均可加肉桂,大腹皮,槟榔等药,加强中宫动转,宽肠胃,继续减消腹胀。
六温水扶阳收功法
1重在扶阳法:制附片,白术,淫羊藿,甘草,生姜,肉桂+益智仁,葫芦巴。
2重在温水法:制附片,白术,淫羊藿,甘草,生姜,肉桂+益智仁,黄芪。
应用要点:本法是收功巩固法,主要是恢复正气,扶固肾阳,重在坎中一阳与重在补坎填精法。
注意:治肝必治肾,肾气旺,肝病才能愈,腹水方能全消。法之二三四为治肝硬化,肝腹水的要着。此外,若遇症变,如外邪,伤食,伤气,应按实证另外立法用药。
3药末巩固法:制附片90,白术15,淫羊藿20,炙甘草15,筠姜90。麦芽20+砂仁15,党参20+黄芪20,益智仁20+肉桂20+巴戟20克。
应用要点:末药方,以益气补气为重点,肾气固,则阳气盛,阳气充满全身,正气(太和之气)亦充满全身,肝病消失,全身之疾病均无。末药方巩固治疗,可酌情服用1-3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