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53岁。主诉:胃灼热反酸2个月。初诊:患者素有胃病史,近2个月胃灼热反酸尤为明显,遂来就诊。现胃灼热,反酸,时有呃逆,胃脘不适,喜暖畏寒,纳可,大便质稀,日行1次,乏力,寐可,舌红苔薄黄。胃镜示:胃食管反流病。诊为反酸,寒热错杂之证。治以苦辛通降,温清并用。药方:川黄连20g,吴茱萸5g,白芷15g,砂仁15g,柿蒂20g,白及20g,浙贝母15g,炙甘草15g,柴胡10g,延胡索20g,香附15g,丁香5g,川楝子10g,炮姜15g,黄芩30g,黄芪30g,地榆20g,刀豆30g。每日1剂,水煎服,予14剂。二诊:诸症大减,唯觉胃脘发凉,守方减川楝子、刀豆、丁香,加大腹皮10g,高良姜5g,桂枝15g,以温中行气。药方:川黄连20g,吴茱萸5g,白芷15g,砂仁15g,柿蒂20g,白及20g,浙贝母15g,炙甘草15g,柴胡10g,延胡索20g,香附15g,炮姜15g,黄芩30g,黄芪30g,地榆20g,大腹皮10g,高良姜5g,桂枝15g。三诊:患者自诉胃脘已无明显不适,大便调,舌红苔薄,嘱原方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医案出处:高金亮反酸一证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本病治疗宜以和解为主。本案中,患者苔薄黄似为热,胃脘喜暖畏寒又似寒,然大便质稀,始知为寒热搏结于腹,故辨证为寒热错杂,治以苦辛通降,温清并用。方中黄连、黄芩苦降清热;炮姜、吴茱萸、丁香、桂枝等散寒降逆;柴胡、香附、延胡索、柿蒂等疏肝理气;黄芪、炙甘草温中补虚。全方温清并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诊疗很重要。反流性食管病是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有不医院就诊,定期检测,以防止向其他疾病演变。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
白癜风早期治疗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xgls/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