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失眠、入睡困难的事儿。
我常对学生说:你们如果上班能睡着,说明是有福之人,很多人想睡都睡不着。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饮食较好,又运动不足的人,睡不着应该考虑脾虚的问题。
你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王,当时很年轻,才21岁。是我一个学生。他本人非常用功。但是呢,也许是读书累的,他后来就开始失眠。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没精力,我一眼看出他的不对劲。
当时给他把脉辩证属于是心脾两虚,用了补益心脾的归脾汤,效果很好,睡眠如常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小王可能是熬夜看书的缘故,失眠再次发作。这一次,用归脾汤不好使了,天王补心丹也不行了。用西医的小药片,顶多能睡片刻,一宿根本撑不到,而且停药后失眠如常。
眼看小王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已经完全不能支撑,于是我决定好好给他调一调。
刻诊,脉濡缓,苔白腻。小王除了彻夜不眠,另感头身困重,胸闷,食欲不振,而且阵阵恶心欲呕。
了解到这些以后,书方一首。但见——
藿香,佩兰,朱茯苓,白术,桔梗,半夏,炙远志,九节菖蒲,陈皮,厚朴,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结果如何?服用5剂以后,小王表示晚上可以睡5到6小时。而且,往日的白腻苔已经化解了。但是,依然觉得乏力、睡后多梦、容易心慌,精神疲惫。
这时候,改用归脾汤加藿香、菖蒲善后。最终,诸证息平,完全恢复正常。现在,我给你讲讲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小王的入睡难,最初是心脾两虚。但是后来,主要问题变了,是脾虚湿困。
你看啊,他一个学生,治学认真,苦读钻研。中医讲,思则气结。所以长此以往,加上禀赋不足,就容易耗伤脾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的情况就出现了,进而出现失眠。
但是,后来,不良习惯导致湿邪阻遏气机,所以胸闷。湿邪弥漫,所以头身困重。湿邪困脾,胃气不降反升,所以不思饮食、恶心欲呕。
这个情况下,再用归脾汤,不好使了。因为他有湿啊,你补进去的东西,他吸收不了,甚至会加重脾湿,所以就无效。
怎么办呢?先化脾湿,再补益心脾。开的方子,其实是藿香正气散。只不过去掉了大腹皮、白芷、紫苏。
其中,藿香芳香化湿,茯苓健脾利湿,白术健脾燥湿。半夏燥湿降逆止呕。厚皮和陈皮行气化湿。桔梗理顺气机。
在这个基础上,加佩兰,辅助藿香化湿。菖蒲和远志,化痰开窍宁神。
这样一来,湿邪化了。再补益心脾,就顺理成章了。
可见,中医治病,不光方子选的对,顺序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