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亦被称为苏叶,拥有诸多药用功效。它能祛除痰瘀,利咽润喉,特别对于咽部有痰涎堵塞、总想咯痰的症状,苏子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尽管对于热证的治疗效果可能稍差,但若与清热的药物同用,其疗效将大大提升。此外,苏子还常被用于解表发汗,然而据我个人的使用经验,苏叶在这一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我通常只选用苏子。同时,《别录》在论述这类药物的功效时,也强调了苏子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其效果相较于苏叶和苏梗更为出色。
苏叶,作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片,其性味辛温,能够归入肺经和脾经。在中医临床上,苏叶常被用于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病症,如半夏厚朴汤中便用到了苏叶来行散气结。同时,苏叶也被誉为“治气之神药”,能够下气、化痰,从而解除郁结、畅通气滞。
此外,苏叶还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当人体受到风寒侵袭时,苏叶能够通过其辛温之性,打开肌肤的毛孔,让体内的邪气得以发散。因此,《药品化义》中称其为“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的良药。同样,《本草正义》也指出,苏叶能够外开皮毛、泄肺通腠理,对于鼻塞、头目不清等风寒外感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另外,苏叶还有行气安胎的作用。对于孕妇而言,适量的苏叶摄入可以宽中气、安胎气,与陈皮、砂仁等药材同用,更能增强其行气安胎的效果。在《济生方》中,还记载了以苏叶配大腹皮、川芎等药材治疗胎气不和、逆上心腹、胀满疼痛的经典方剂。这一功效在后世医家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在仲景的方剂中,苏叶仅被用于半夏厚朴汤一方,其用量为原方的2两,换算成现代常用量约为6~0g。苏叶通常以汤剂形式使用。
由于苏叶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据《本草经疏》记载,苏叶对于阴虚患者应慎用,以免引发寒热或恶寒等不良反应。此外,苏叶还具有其他多种功效,如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止血、平喘等。
慢性气管炎治疗:采用干苏叶与少量干姜按0:的比例,制备成25%的苏叶药液。患者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00ml,连续服用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为3天。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共观察了例患者,结果显示近期控制62例,显效50例,好转23例,无效27例。该疗法对于单纯型和喘息型慢性气管炎的疗效相似,且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子宫出血治疗:将紫苏制成2g(生药)/ml的水提取液。治疗时,将无菌棉球或纱布浸润药液后敷于出血处。结果显示,止血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患者有55例,30分钟以内的有22例,45分钟以上的有6例,无效者22例,总有效率达到6%。寻常疣治疗:采用新鲜的苏叶外擦患处,每日一次,每次持续05分钟。经过36次治疗后,观察了20例患者,发现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