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凿饮子《济生方》
组成用法:
泽泻12克,赤小豆(炒)15克,商陆6克,羌活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秦艽(去芦)9克,茯苓皮30克。
等分共轧粗末,每服12克,以水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
发汗行水,通利二便。
主治:
阳水实证。症见遍身水肿,胸满腹胀,呼吸喘促,口渴,二便不利,脉实有力。
病机用药:
本方治水湿泛溢表里而致之遍身皆肿。
水壅于里,三焦气机闭阻,所以胸满腹胀,二便不利;
水饮上迫于肺则喘呼气粗;
水壅气结,津液不利则口渴;
形气俱实,故脉实有力。
疏凿饮子从表里分治其水气。
其中商陆通利二便,泻下逐水,配以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水,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去湿,使水从二便而出;
羌活、秦艽、生姜疏风透表,使在表之水从汗而泄。
以上诸药合用,疏表攻里,内消外散,其泻水之力,有如疏江凿河,以分减泛滥之水势,故名疏凿饮子。
与舟车丸相比,本方以治遍身水肿为主,舟车丸以治大腹肿胀为主。
加减变通:
1.本方治阳水实证,逐水力量峻猛,如属阴水之证,则当温肾化气行水,本方不宜。服后二便通而水肿消,当及时施以健脾益气之品以扶其正。
2.使用本方时应严格掌握用量,素体虚弱而患阳水证者,可以小剂量开始,得快利即止后服。
黄龙汤《伤寒六书》
组成用法:
大黄9克,芒硝12克,枳实6克,厚朴3克,甘草3克,当归9克,人参6克。
以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后入桔梗一撮,热沸为度。老年气血虚者,去芒硝。
功效:
扶正攻下。
主治:
热病应下失下,致正气受伤,症见心下硬满,便秘或下利纯清水,谵语,口渴,身热,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素体气血亏损,患阳明腑实之证,或因误治致虚而腑实犹存者。
病机用药:
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血两伤,所以见神倦少气,脉虚;
腑实犹在,所以见身热腹满,便秘或下利纯清水;
热扰元神故神昏谵语,心神失养重者可见循衣摸床之候;
舌苔焦黄或焦黑是腑实阴虚之征。
证属邪实正虚,正如王旭高所说:“不下则邪气壅实而死,下之又恐正气益虚而即脱。”治宜攻补兼施,方为两全。
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荡涤肠胃,泻热通便;
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扶正;
生姜、大枣和胃调中;
甘草调和诸药;
桔梗宣肺气而通利腑气;
尤妙在大黄配桔梗,一升一降,调整气机,恢复正常升降之能。
本方总属攻补兼施剂,但侧重点为寓补于攻。
加减变通:
1.本方针对温病应下失下之正虚邪实证而设,如系老人及体弱者,气血虚弱较甚,而又需要攻下者,可去芒硝以减缓攻下之力;亦可视需要同时加重人参、当归补气养血药的量。
2.本方去枳实、厚朴,加麦冬、生地、玄参、海参,名新加黄龙汤,较原方攻下力减弱,滋阴补血力增强,适用于阴液耗伤过甚而致便秘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