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大腹便便用腹皮
有个病人,他本来肥胖,最近又暴饮暴食,劳累过度,导致肚子肿胀,饮食不下,二便难通。
小指月一摸他脉象,发现脉沉缓,力量不够。
老爷爷说,这种腹胀肿满,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用攻下的药,应该看他的脉象,既然是中气虚导致,水湿肿满,就应该以扶助脾胃中气为主,稍佐以消肿除满之药。
小指月说,我知道了爷爷,《黄帝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肥人大都脾虚气虚,湿肿不去。所以用健脾益气之品。
老爷爷说,就用六君子汤。
小指月说,只是一味地补虚扶正,有没有助于它这肿满消去呢?
老爷爷说,他这是虚实夹杂,因虚致实,所以用六君子汤时,还要配一味宽中下气行水消肿之品,而且能够迅速让肚腹周围的水湿顺导下去。
小指月想了好久都没想到。
老爷爷说,脾主大腹,就用大腹皮。《本草汇言》讲,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捷药也。方龙谭曰,主一切冷热之气上攻心腹,消上下水肿之气四体虚浮,下大肠壅滞之气二便不利,开关格痰饮之气阻塞不通,能疏通下泄,为畅达脏腑之剂。
小指月说,原来大腹皮还有这么好的效果。
老爷爷说,从大腹皮你就可以想到一个人大腹便便,将军肚,你看气血水塞在那里怎么办?就应该下气行水,导壅滞之气下行。
而这大腹皮正是槟榔的外皮,宽中下气行水是它的特长。它能够让肚腹宽松开,水湿掉下来。但用这味药必须注意元气虚的人要少用,虚中夹实者,可以加进补益脾气之品。
即《本草述》中讲,治虚肿者,用大补气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见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剂,或皆取其能导壅顺气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审之。
这病人服完药过后,放了很多屁,大小便量多,胸中气宽,肠腑转动,胃口就开来了。连服了七剂药,胀满的肚皮慢慢消下去。
老爷爷说,人体不外乎就是三浊在作怪,浊气、浊水、浊滓,大腹皮能行浊气,下浊水,排浊滓,是主治大腹三浊壅塞的一味很好的药。
小指月笑笑说,大腹便便用腹皮,降气除湿两相宜。水肿气肿二便闭,皆因三浊腹中聚。
随后在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朱正泉曰,大腹皮,《斗门方》配六君子汤,治中气虚滞而或腹胀者,服之即通,则安胎健胃之理,不外是矣。
以黄芪腹皮白术汤治疗妇女妊娠水肿,每日1剂,煎服,治30例,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率90%(陕西中医,,16:)。
以羊水汤(黄芩、白术、大腹皮、茯苓、当归等)治疗羊水过多16例,总有效率%(甘肃中医,,1:33)。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