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用法用量 > 正文 > 正文

名老中医医案鉴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5 12:10:40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暑湿感冒(沈绍功)

病史:张工,男性,35岁,初诊节气,夏至。

平素性躁,盛暑之时贪食生冷,入夜又露天过宿,晨起身热头重,胸闷呕恶,水泻三次,试表39℃,汗粘乏力,口渴尿少,但不欲饮,不思饮食,脘腹隐痛,就诊时体温39.5℃,已水泻五次,泻时腹痛,苔黄厚根腻,脉浮而濡软。

讲解与互动:

这个病,夏天,这些症状都是暑湿外感,用什么方?外感病我讲了三个:风热、寒和暑湿。风热用银翘散和桑菊饮,风寒用荆防败毒散。暑湿是什么药?

学生:“藿香正气散。”

对。藿香正气散中你用什么药?

学生:“藿香。”

藿香肯定用。这个我也举过例子,原来我就是背汤头,汤头歌诀个方子横着背倒着背都能背出来,毕业三年以后,年龄大了,也复杂了,汤头歌诀全忘了。唯独就记住藿香正气大腹苏,后面三句话都忘了。藿香正气开不了了!藿香正气,藿香没问题,大腹皮和苏叶就记住三个药,所以你千万不要背汤头。记方子的特点,永远忘不了,而且能随证加减。看用什么药?除了藿香还有什么药?

学生:“香薷。”

香薷也行。

学生:“苍术。”

苍术对,燥湿。暑湿加上发烧39.5℃,你就要注意,苍术呀,太热,对湿有好处,对热可就不利了。温呀,助热呀!

学生:“竹茹。”

竹茹可以用。

还有什么?

学生:“云苓、陈皮。”

其实暑湿最好的药你都忘了,非典的时候我讲过。

学生:“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哎!三仁汤啊,三焦分利呀。上焦用杏仁,中焦用蔻仁,下焦用薏苡仁,云苓也可以用。你这么动脑子,印象肯定很深。

脉案:张工素躁,盛暑不慎,贪冷着凉,身热头重,试表39.5℃,汗粘乏力,胸闷呕噁,腹痛水泻,口渴不饮,尿少纳呆,苔薄黄腻,脉浮濡软,暑湿外感,法当清暑利湿,宗《和剂局方》所设“藿香正气散”出入,以祛暑解表为治。

处方:

鲜藿香(后下)60g鲜薄荷(后下)30g鲜芦根(后下)30g六一散(荷叶包)30g炒苍术10g云苓10g陈皮10g木香10g白扁豆10g白芷10g车前草30g连翘10g

我用的鲜藿香、鲜薄荷、鲜芦根,三个鲜。这三个鲜都得后下,鲜品有挥发油,煮时间长了不行,都得后下。藿香重用60g,别的用30g。还有六一散,用荷叶给它包上,用线捆绑以后,拿针给它扎成眼,叶包清暑力量更大。没有鲜的就用干的,干的分量减半。炒苍术用10g,当然我这是中病即止。

结果:

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剂发热降为37.6℃,头重止,汗粘除,吐泻缓,连服3剂热退泻止,恢复正常。

按语:

1、暑性炎热,每多夹湿,清署宜凉,寒性恋湿,化湿应燥,燥能助署,治疗棘手,所幸《和剂局方》以“藿香正气散”处置,两者兼顾,不失暑湿效方。其方原本散外感风寒,除内伤湿滞,用治暑湿感冒时宜减桔梗,姜朴之温燥,易薄荷、叶之清署。

还有三仁汤是暑湿效方。藿香正气散它原方不治暑湿感冒,是外感风寒的湿,内伤湿滞,所以用藿香正气。把桔梗、生姜、厚朴去掉加上薄荷和荷叶,清暑了,就成了治疗暑湿外感的好方子。

2、藿香、薄荷、芦根鲜品力宏,取汁兑服更佳。清暑再以荷叶包六一散,化湿要佐平胃散。为防苍术过燥,以连翘之凉制之。连翘凉而不恋湿,又能退热止泻,是味妙药。

藿香、薄荷、芦根鲜品为好,拿这鲜品给它榨汁,取它的汁,兑服,效果更好。但取汁在鲜品里面还是加量,鲜藿香60g用到g,鲜荷叶30g用到60g,芦根也60g,这样效果就更好。六一散用荷叶包,但是一定要扎窟窿眼,所以它化湿的力量,清暑的力量就更大了。化湿还要配合平胃散,这里他为了防止苍术的过燥,所以加了连翘来牵制它。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苍术中病即止,一定要用炒苍术,生苍术燥性就更大;连翘辛凉但它不会恋湿,又能退热止泻,所以在暑湿感冒里面,用连翘这是个妙药。但是苦寒药不能再用,再加一个苦寒药,那就利湿了,只用一味连翘。

3、白芷既芳香化湿又除头痛,木香行气和中,解腹痛又止泻;车前草清热利湿,使暑湿中消下渗,又可“利小便以实大便”这是治水泻的有效之策。

经期感冒(沈绍功)

病史:陈妇,35岁,初诊节气,立秋。

平素经行量少腹痛,昨夜经潮,今晚沐浴,不慎感冒,半夜发热,试表38.6℃。头胀目眩,口苦咽干,胁满心烦,晨起恶心,不思饮食。经量更少,腹痛加重,遂来门诊,测表38.2℃。咽红充血,察苔薄黄,舌质较红,诊脉弦滑。

互动讲解:这个也很多见,来经期感冒。这么一个妇女,35岁的妇女,你给她号号脉,然后问她症状,你琢磨一下,怎么办这?

学生:“用小柴胡汤加减。”

小柴胡汤。好啊!用什么药?

学生:“柴胡、黄芩、茯苓、党参,再加点青蒿可以吗?”

青蒿可以呀!青蒿可以加没问题。

小柴胡汤千万别死记硬背,你抓住小柴胡汤的特点,半表半里,少阳病呀,所以他用柴胡、黄芩。我给你讲过经方,姜、枣、草你千万别用。时代不一样了年你不发展行吗?经方都必须用姜、枣、草,都没用,而且有副作用。尤其甘草,我都讲过,不是国老,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你千万别用姜、枣、草。小柴胡汤就是柴胡、黄芩、党参。党参很重要,他用一个扶正药,由半里转出来了,转到全表,解除了里。党参是关键,柴胡、黄芩是关键,所以小柴胡汤就这三个药就行了,姜、枣、草去掉。

还加点什么药?你注意这个月经呀,告诉你经少。

学生:“用点赤芍、牡丹皮,加点车前草行吧?”

可以呀!车前草很好。

学生甲:“加点和胃的生山楂行吧?”

学生乙:“加鸡血藤、泽兰。”

对。都可以加。

学生:“加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就远了点,它在半表半里,还没进入血分呢。另外她还有好多症状,口苦、胁胀、目眩,你都要看这个症状。

学生:“加元胡、川楝子。”

川楝子、元胡,这止痛的好药。我讲过,理论上讲分虚痛、实痛。实痛用金铃子散。虚痛用什么?甘草芍药汤。记得吗?甘草不用,芍药好药。现在我已经发挥了,实痛、虚痛都可以用金铃子散,不矛盾。虚痛用金铃子散不会致虚,也可以止痛。

脉案:

陈妇35岁,经期感冒,头胀目眩,口苦咽痛,胁满心烦,恶心纳呆,经少腹痛,苔薄黄,质较红,脉弦数。东汉名医张仲景撰传世名著《伤寒论》名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和之。

处方:

党参10g柴胡10g黄芩10g川芎10g白菊花10g鸡血藤10g香附10g川楝子10g玄胡10g生栀子10g生山楂15g连翘10g赤芍10g丹参30g芦根15g

邪在半表半里,所以桃仁、红花这些血分的药尽量不用,就用川芎加鸡血藤、香附;止痛用金铃子散。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热退经增痛止。7剂后经事净,热末复,纳谷常,诸症除。

经期感冒很不好治,辩证很重要。你取效不是搞药理,更不是病理,更不能向西医学,要坚持中医的原生态,就是辨证才能论治,保证疗效。

按语:

1、经期感冒,多为邪停少阳,半表半里,仲景设小柴胡汤主之,切证有效。

2、经方精简力宏,只要切证,常有奇效。但事过境迁,必须改制,方能再效,此乃经方今用矣。小柴胡汤里,柴胡和解少阳为主药。黄芩清泄邪热,邪难入里;党参补中健脾,驱邪外出均为臣药。半夏、姜、枣、草温燥,应当免之。

3、经期感冒应助调经。本案经少,佐丹参、赤芍、山楂,痛经配鸡血藤、香附、金铃子散。川芎配白菊花除目眩头胀。连翘配芦根退热生津,生栀子除烦效药又疗口苦,均属取效之辅佐。

呼吸道感染(赵绍琴)

周某,女,50岁

初诊

身热头痛,体温38.3℃,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咽红且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两脉浮数。风温之邪,侵袭肺卫,用辛凉疏卫方法,以宣肺退热。饮食当慎,荤腥宜忌。

薄荷1.5克(后下)前胡6克浙贝12克桑叶9克银花9克连翘15克淡豆豉9克炒牛蒡3克芦根30克二剂

二诊

药后小汗而头痛身热皆止,体温37°C,咳嗽有痰,咽红,已不痛,口干,舌苔白而尖红,脉象已变弦滑。风热已解,肺热留恋,再以清解肃化法。

薄荷1.5克(后下)前胡3克黄芩9克杏仁9克芦、茅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二剂

药后诸恙皆安。

按语:患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表证悉具,与风寒无异。唯其咽红且痛,即可定为温邪。若为风寒之邪,咽必不红。以此为辨,则寒温立判。况又有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为佐证,其为风温犯肺无疑。故投以辛凉平剂,疏卫达邪之银翘散加减。药后得汗而热退。再以清宣,以泄余热。观此案可知叶氏“在卫汗之可也”之心法,汗之并非发汗,而是轻宣疏卫,卫分开则自然微微汗出而邪自外泄。赵师用药,轻清灵动,正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秦伯未誉之“平正轻灵”名不虚传。

转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yfyl/9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