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肢体沉重、湿疹是比较典型的水湿停滞表现,属于脾失健运,水停气滞,外溢肌肤的症状。脾的运化能力下降,脾胃停滞中焦运化功能受阻,水湿内停,脾气郁滞,水谷精微的转化及输送均会出现异常。体内水液输布失调,水液积留,泛溢于肌肤,形成局部或全身水肿;湿积于四肢,会觉得肢体沉重;积在皮下形成湿疹;积在关节筋脉,造成局部肿痛;水湿不化困脾,气机壅滞,出现心腹胀满、恶心厌食,大便黏腻;肺气不降,水道不通,出现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肺主皮毛,脾主湿主肉,饮食需要脾胃的运化,所以对于水湿在表的情况,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肺、脾、胃。在身体正常的循环中,这一部分的情况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小肠吸收,经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将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将浊的部分肃降入膀胱。“经脾上输与肺”为“土生金”,“浊的部分肃降入膀胱”为“金生水”。《内经》中对一过程的描述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今天介绍的方剂是“五皮散”,偏于解决水湿在肌表的情况,所谓的治“皮水”之方。五皮,五种植物的皮。取类比象,以“皮”治皮。五皮散或五皮饮: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可起到利水消肿,理气健脾的作用。患者除了可能有水肿、肢体沉重、湿疹的情况,舌苔白腻,脉沉缓。方中茯苓皮性平味甘淡,从上导下,专行皮肤水湿,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主皮毛,治理调节荣卫阴阳,肺的“治节”功能下降,导致水溢皮肤,而出现皮水之证。脾为肺之母,子病会牵连其母。陈皮、茯苓两味,为脾药,皆能行中带补,扶正除邪。大腹皮行气消胀,利水消肿;生姜皮,辛凉散解皮间水气以消肿;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令肺气清肃敛降,水自下。五皮散为治疗皮水之常用方,来自《中藏经》,关于它的主治有:“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以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徐大椿称五皮散“疏利湿热之剂,为湿淫气滞水肿之专方。”在五皮散基础上加上杏仁和紫苏,就是杏苏五皮饮。杏仁肃降收敛肺气;紫苏解表,宣通郁气。对于肺气不降,上半身出现湿疹或皮水证有比较好的效果。
重在分享中医知识,不建议大家单纯靠文章内容来诊断病情。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学中医,通过努力成为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道保险。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pzff/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