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一般所指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它以饱胀、嗳气、隐痛、早饱、烧心、厌食等证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该病归属中医的“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不利、胃失和降。
中医治疗该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辨证施治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恢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此病症状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等。消化不良病症用中医药粥对症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几款药粥供参考。
羊肉高粱粥
原料:羊肉、高粱米各克,食盐少许。
做法:高粱米洗净,加水0克,与羊肉丁一同煮成稀粥,加入食盐调味。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
开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症。
莲子红茶粥
原料:山药50克,莲子15个,粳米克,红茶2克,冰糖适量。
做法:山药剁细。粳米淘洗干净。用水将红茶、莲子煮沸,然后下粳米、山药,熬制成粥,放入冰糖即可。
益气养阴,适用于体弱乏力、消化不良等症。
木棉花豆卷粥
原料:木棉花50克,灯芯花10克,大豆卷30克,鲜荷叶30克,扁豆30克,大米克,食盐少量。
做法:将木棉花、灯芯花、大豆卷、鲜荷叶、大米洗净。扁豆洗净,炒至微黄。将以上粥料一齐放入砂锅内煮粥,加食盐调味即可。
清热去湿,消滞止泻。适用于湿滞所致的消化不良。
莱菔子粥
原料:莱菔子10克,柿蒂5个,大腹皮12克,大米克,生姜丝、食盐少许。
做法:把莱菔子、柿蒂、大腹皮放砂锅内,加清水煎取药汁。将药汁与大米一同煮粥,煮至米开后,放进生姜丝和食盐,稍煮即可。
理气健胃,祛痰止呕。适用于胃寒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
牛肚麦芽粥
原料:牛肚克,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0克,大米克,生姜丝、食盐各少许。
做法:把麦芽、谷芽、鸡内金洗净用纱布袋装好,与牛肚丁、大米同煮粥。粥熟后将纱布袋捞出,加入生姜丝和食盐再煮片刻便可。
健脾开胃,导食消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普洱茶粥
原料:陈年普洱茶12克,大米克。
做法:将普洱茶汁与大米同放锅内煮粥。
消食除胀。适用于过食油腻,食滞不消所致的消化不良。
保和粥
原料:山楂、神曲、陈皮各5克,麦芽30克,茯苓、法半夏、连翘各10克,大米克,砂糖适量。
做法:将山楂、神曲、陈皮、麦芽、茯苓、法半夏、连翘煎取药汁。将药汁与大米放粥锅内煮粥,粥熟后加入少量砂糖调味即可。
健脾胃,消食积。适用于食积停滞,肉积不消所致的消化不良。
猪肚萝卜粥
原料:熟猪肚50克,猪脾、粳米、白萝卜各克,葱末、生姜末、精盐、黄酒各5克,香油25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
做法:油下锅,加入猪肚、猪脾、白萝卜炒散,烹入黄酒,加入清水0克,再加精盐、葱末、生姜末和粳米煮成粥。
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病后体弱等症。
猕猴桃西米粥
原料:猕猴桃克,白糖、西米各克。
做法:将西米洗净,浸泡30分钟后沥干。在锅内加清水0克、西米、猕猴桃肉丁和白糖,烧开再稍煮即成。
滋补强身、解热止渴、利水通淋。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症。但脾胃虚寒患者不宜服用。
酸辣鸭血汤取鸭血克,豆腐50克,大蒜1头,胡椒粉、精盐、香油、味精、淀粉、黄酒、醋各适量。先在锅内放清水适量,水沸后放入切成丁的鸭血和豆腐,加适量精盐和黄酒,待水沸几次后加入少许湿淀粉,再沸后投入适量的醋、胡椒粉、味精、香油,撒上蒜花,离火起锅,饭前食用。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治食欲不振。
萝卜酸梅汤取新鲜萝卜克,酸梅2枚,精盐少许。将萝卜洗净切成薄片,与酸梅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煨汤,烧开后加精盐少许调味,去渣喝汤。具有宽中行气、化积导滞、降气生津、清热化痰的功效。治饮食积滞或进食过饱引起的胸闷、烧心、腹胀、烦躁、气逆。
偏方释疑
偏方一:鸡肫皮(鸡内金)将鸡肫皮晒干,捣碎,研末过筛即可,饭前1小时服3克,每日2次。
此方具有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积聚痞胀等。
偏方二: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此方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的作用,用于血虚有寒、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中冷痛等。
偏方三:橘皮大枣汤橘皮l0克,大枣10枚,煮水即可。
此方具有调中、醒胃的作用,饭前饮可治食欲不振,饭后饮可治消化不良。
医生经验方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各异,并无特别固定的治疗大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马医生介绍说,自己临床常用的方剂有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经验方一: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茯苓、厚朴、苏梗。
该方多用于敏感性体质女性患者,多有咽喉异物感、消化道症状(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四肢常冷、精神紧张、月经期和生气时更甚、胸胁苦满等,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
经验方二:半夏泻心汤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该方用于寒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司,痞胀不通的消化病患者,临床症状有心下(胃脘部)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干呕,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三个字概括就是“痞、呕、利”。该方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经典高效方。
消化不良注意事项: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6、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