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泻药根据作用机制一般分为刺激性、膨胀性、渗透性、润滑性、肠动力药5类。其中,大剂量渗透性泻药因导泻作用快、效力强被称为“峻泻药”,膨胀性和肠动力药因作用相对缓和被称为“缓泻药”。缓泻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通便药物。
中药泻药涵盖了上述各个类型的泻药,如大黄、番泻叶(图1)、芦荟、决明子、虎杖是刺激性泻药;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核桃仁、黑芝麻、桃仁是润滑性泻药;芒硝、玄明粉是渗透性泻药;厚朴、枳实、槟榔、大腹皮是肠动力药。
图1番泻叶
可能许多人认为,中药泻药比较安全,可长期服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例如大黄、芒硝、决明子的功能是泻火解毒、泻下攻积,主要用于治疗实热便秘。但这类药味苦性寒,久服易伤胃气,所以脾胃虚寒、孕妇、产妇、年高体弱者不可常用。又如番泻叶味苦性凉,有些患者服用后易引起腹痛、头痛、呕吐等不适,因此不宜常用。
患者在治疗便秘时,无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均应看清成分,区别服用。而且需要强调的是,泻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滥用。滥用泻药还会导致大肠黑变病(图2)。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有研究认为大肠黑变病患者有癌变倾向。
图2长期滥用泻药会导致大肠黑变病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远离便秘 轻松常在》
主编:盛芝仁
欢迎扫码下载人卫助手系列APPEND
医疗/创造/大数据分享互联网医疗▼CONTACTUS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