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冬春交季中医治流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6 16:27:00

-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附中药参考

年庚子年的春节,注定是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国人在庆祝传统的春节的同时,更是众志成城,和肆虐的病魔作斗争!全国上下海内海外,所有华人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大家齐心协力来抗疫。当然,在新型冠状病毒-nCov.肺炎面前,很多人也表现出畏惧和恐慌。恐慌来源于目前没有有效的西药药物和方案治疗它,恐慌来源于对疾病的未知和畏惧。毕竟,按照一般临床药物研发的规律计算,从一种药物的研发到临床使用都要经过很长时间,远水难解近渴!那么中医对这次疫情怎样看?有没有解决的方案呢?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次疫情的讨论和建议方案,这里结合我们汇总的一些病人病情症状描述及湖北病人网上咨询所了解到的信息,并结合冬春交季的时令特点,我们也谈一下我们的观点。当然,在探讨之前,我们要向一直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才是这个春节最可爱的人,最值得尊敬的白衣卫士!

第一:总的来说,中医西医治疗疾病从根本上面临着治疗模式的不同。这一点并不是治疗手段和药物形态上的区别,而是指导思想的不同。固然,两种医疗方法都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式,所以两种医学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其实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两种医学在各自的特色领域的优势都是无法替代的!西医学在西方也被称为学院派医学,基本采取对抗的,具体的,点对点的,或系统对系统的清除手段。而中国传统医学在发展中更多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的影响,在治疗中更多的考虑季节,气候,居住环境及个人体质因素,把人放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自然的规律去对自然中的个体因素--人体进行调整!从而让人体通过自身的改变去适应自然的改变。汉代董仲舒曾提出过“天人感应”的理论,侧面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协调统一的自然观和整体观。当然,两种医疗方式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西医更像是一场战役或局部战争,一种病一套方案,一种或一套特定的药物。当然对于战争而言,结果不是胜利就是失败!岂不知,冤冤相报,仇恨会制造更大的仇恨,这是战争的规律,只是爆发的早晚不同罢了,胜利的一方大多只是得到短暂的平静。所以,在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大部分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想想看,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层出不穷的新病,新病毒是不是也有抗生素的更级换代的推波助澜作用呢?这虽然是一种臆测,但也许这也是现代医疗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吧,笔者在国外和很多医生专家的交流中也曾听他们提到过这个问题,所以现代医学也期待着一些模式的转变。但结果是,药品的更级换代有时候赶不上病源微生物的进化和升级,最后陷入出现一种新病毒,新病源体,再去研发药物。这也是一种很无奈的举措。

反观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似乎中医还是原来那个老古董,从治疗方式,再到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上都没什么改变。这真的是中医的保守,被动和固步自封吗?那为什么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之前,中医却可以为中华民族保驾护航几千年呢?这其实和中医所追求的治疗目标和宗旨有关。中医不强调抗争,不强调对抗!“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内经》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毕竟,生活在自然中的人,要通过自身的调节想办法和自然母亲和谐共生。这一宗旨,贯穿中医诊疗的全部过程,在诊断时,中医注重时间,地理及环境对人身体的影响,在治疗中注重个人体质因素,地域及时令的因素,以将人体重新调整到平衡状态作为最终目标。所以纵观中医治疗法则,对抗性的东西不多,调节性法则居多,纠偏性法则居多,顺势法则居多。“平衡”第一!

第二:冬春交季三部曲抗感冒(疫)

(1)病机篇:四季感冒,从病理角度成因似乎没什么太大的不同,而中医则不然,原因很简单,你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季节特点不同,当然广义上讲南北方地域也不同。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容易产生流感的冬春交季和秋冬交季的特点和致病机制。

季节特点:

这些都属于最基本的自然常识,无论是秋冬交季还是冬春交季,气候不稳定,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是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所以,变化是季节交换期间最大的特点。其实,深谙中医的人明白,这种季节变化的特点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思维及选方一条重要的依据。这个在后文我们自有交代。当然,从现实上讲,气候及温度的剧烈变化,人们身体调节能力差,增减衣物不及时也是易感的基础。此外从中医角度讲冬春交季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阳气结束了冬季漫长的蛰伏,开始升发,但还不是很充足,这一点对于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老人尤其明显。第二是按照四季的五行归属,春季属肝木,即春季肝气比较旺盛,如果疏泄不够或素体有热的人也容易引动肝火,造成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

人体变化特点:

人体变化总会滞后于季节的变化,这是普遍的现象,但除了人体对冷热变化的调节之外,这个季节人体还容易发生哪些变化呢?其实说到底,还是体内的能量代谢容易出现失衡,容易出现拥堵的问题。冬季的时候气候寒冷,人一般会进食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或比较多的食物来满足对热量的需求,但一般冬天大家运动都偏少,这样造成消耗的减少,想想看,这一冬天在体内积累的没有及时排出的热量会有多少呢?另一方面,季节交换期间,温度的变化其实阻碍了身体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排热及排湿通路--排汗。季节交换,基本还是以温度寒冷或清爽为主的,所以人体汗孔闭塞,想要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内大量的热量是很困难的。怎么办呢?这就要看你排尿和排便的能力了,这就是很多流感病人或者出现便秘,或者出现腹泻但兼里急后重的原因了。总的来说,体内积食和积热是病毒能感染人体的内在基础,或者说是病毒可以攻击人体的弱点所在。

地域特点: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湿”字,即南方北方易感人群都会有水湿内蕴的现象,而湿会化热,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湿热并存的。也许有的人会问,北方气候干燥,哪里来的湿呢?原因很简单,南方的湿是由于环境造成的,而北方的湿是由于饮食结构造成的。南方的湿比较好理解,南方气候湿润,空气湿度大,居住环境潮湿,这个时候如果人体排湿能力又比较差,碰巧你又喜欢喝水,那体内湿气的残留也就不奇怪了,人体出入不平衡使然。北方的湿多为内湿,这是为什么呢?有过北方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会有体会,北方人口味比较重,无论是三餐还是糕点,都是油多,糖多,盐多,热量高,油炸食品多,烧烤食品多,粘食多。而这些都是酿湿生热的食物,所以容易造成体内湿热集聚。也许很多人对中医的湿不理解,这个其实好鉴别,闻一下自己的口气,看一下自己的尿是不是很黄,大便是不是很黏,出汗和烦躁的情况就知道了!

核心病机总结:人之所以容易在交季患病,归根到底是摄入或残存在体内的热量和人体能排出的热量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同时,由于南方北方不同原因形成“湿热”集聚于体内,这都为外邪(病毒)侵入人体提供了人体防线上的弱点和短板。所以,体质因素的失衡才是病邪可以侵犯人体的温床。

(2)(附)治疗篇及处方参考

了解了中医对交季感冒病机的分析就不难找到治疗它的适宜方剂。其实,这次疫情,综合多方面得到的病情描述及一些网络患者咨询信息,大致可以总结出一些病情基本脉络。这次疾病除了症状特点外,病情特点是潜伏期漫长,起病缓,病势发展缓慢,病程长,症状初起大部分轻微,症状主要出现在呼吸道或消化道两个系统。其实这些特点符合中医辨证中“湿温病”及“虚人外感”两个类型的病证,由于基础体质的不同,病人的表现形式也略有不同。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部曲。

三部曲

i)前奏:湿热体质调节(预防)

准确的说,这个选方并不是为了预防的,而是专门针对这个季节身体有湿热,即发病体质基础,易感的人筛选的。具体要看身体有没有湿,可以看舌苔是否厚腻,是否有口臭,大便是否很黏,胃部和胸部是否堵胀,尿是不是很黄来确定,如果你身体没有湿热,那自然也不需要这个步骤了。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预防的通用方,其实这个我是不赞同的,尤其是服用有解表作用的药物。因为,严格来说,所有药物都是用来治病的,药物不仅仅有治病的作用,还多多少少有引导的作用。如我们上文所说,与其预防,倒不如改善体质,填补病邪容易侵犯人体的漏洞!如前文所述,这个季节致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湿热易于积聚,夏季人可以排汗,承担了一部分湿热排出的负担,这个季节排汗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排便和排尿就担负起身体排湿的主要任务,所以保持消化道的通畅尤显重要。“胃以降为顺”是现代中医泰斗董建华先生提出的理论,是这一情况的重要治疗原则。

选方:三仁汤

组成:杏仁15g飞滑石9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5g,半夏9g柴胡15克,白芍10克,黄芩6克

解释:三仁汤不仅有利湿的作用,也有调理三焦气机的作用,言外之意就是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这也是填补身体漏洞,防止病邪入侵人体的根本。

ii)奏鸣曲:胃肠型为主的感冒

这个证型主要不以呼吸道为主要表现,而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恶心,头晕,口干,烦躁汗出,口渴等症状。

选方:藿香正气散(丸)

组成:大腹皮6克、白芷6克、紫苏10克、茯苓15克、半夏6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厚朴6克、苦桔梗10克、藿香10克、甘草10克

这种证型的形成其实就是我们上边说过的体内湿热比较重,外邪侵犯身体体表,这种内有湿滞外感表寒形成的证型首选的方剂就是藿香正气散。具体机理详见笔者两年前的推文《经典名方治疗秋冬季感冒》

Iii)咏叹调:虚人及老人外感

这个证型其实和这次的疫情有最相似的地方,老人及身体虚弱的病人外感,往往反应不是很急骤,相反,起病要很久。而且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缠绵,渐进加重,后期转归要看体质,体质稍好些的,病退也比较缓慢,体质差些的预后就比较凶险了。一般老年人身体都比较虚弱,这个证型的判断一个是根据病人的基础体质,第二个是根据病势和症状。如开始症状比较轻微,只有轻微的鼻塞,流涕,咳嗽,低热,少汗,畏寒,乏力,周身酸重等症状的,结合年龄一般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

选方: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

组成:柴胡18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人参6克,川芎10克,茯苓20克,枳壳6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乍一看,这个组成没什么大家熟悉的清热解毒药或解表药,可组方的用意恰恰在于通过扶正,即扶助正气帮身体驱邪。对于感冒迁延时间比较久的虚人感冒往往能收到非常良好的疗效。

以上就是针对冬春交季感冒,尤其是结合这次疫情的一些建议。当然,临床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症加减。

另外根据季节的时令特点,也可以选用如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少阳寒热往来)等服用。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的,中国在多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过太多的大疫,大灾,但这些都没有把中华民族压倒,都没有把中华民族的脊梁压垮!恰恰相反,中国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强大,真可谓多难兴邦!每当大的疫情出现的时候,每当大家快把中医这个“老古董”快要忘记的时候,他都会挺身而出,默默的保护着华夏儿女!这里想用年非典疫情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报道中医的标题做结:

天佑中华有中医…..!

刁玺医生

榕康经方

坚守传统中医

我们用实力证明我们的存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rybw/9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