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应该是一种状态,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要想预防和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改变产生“癌细胞”的“癌环境”。
一、固摄法
固摄正气,防止正气的耗散,纠正正虚失固的状态。固摄癌毒,防止或减少癌毒的扩散与转移。“正虚”状态下,癌毒的扩散与转移趋势超过了正气的防护约束力,疾病就会进展。在固摄法对正气及癌毒的双重作用下,正气的耗散趋势得到抑制,正气水平得以提升,抗癌、固摄癌毒的能力增强,癌毒的扩散趋势的同时受到抑制。
二、调心法
《黄帝内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研究也显示:肿瘤与情志关系密切。临床常用药物:珍珠粉、琥珀粉、枣仁、夜交藤、牡蛎、远志等。
三、柔肝法癌症的关键病机在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气滞血瘀痰凝所致。传统中医认为肝为血海,为孕育生命之海,其性喜调达。正如《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癌症的发生与肝气郁遏有密切关系。所以,临床中,通过柔肝,恢复肝的平衡,是对癌化有为无的首选。
四、温阳法中医认为,肿瘤属阴瘤,临床证实体质偏寒的人患肿瘤居多。肿瘤发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阳虚症候,如畏寒肢冷,气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浮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迟等,或为水气病,或为恶性积液。阳虚寒证责于心、脾、肾,温阳应当辨温通心阳、温补心肾,肿瘤病人温阳不仅仅是治疗阳虚,还可增强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津液代谢。
五、通利二便法通利二便是祛除毒邪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通利二便,可祛除有形邪气以除癌毒,攻肠胃之邪以调畅气机,防止有毒中药蓄积中毒。如蟾蜍、蜈蚣、斑蝥、巴豆、白砒、轻粉等有毒中药。常用药物有大黄、元明粉、二丑、槟榔、番泻叶、巴豆、土茯苓、金钱草等。
六、以毒攻毒癌毒是目前中医肿瘤界普遍认为肿瘤发展因素中的“毒邪为患”之毒。癌毒的产生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调养不慎的原因。体内有癌毒,复加上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的诱发,才可能患癌。常用药物有斑蝥、蟾蜍、砒石、狼毒、钩吻、喜树、壁虎、白花蛇、轻粉等。但在临床使用中需全面了解以毒攻毒药物的方药副反应、治疗及中毒剂量,选用合适的剂型,临床注意服药时间及方法。
作者:宋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