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导读:痰多、乏力、口水多、肥胖,这些可能都是由于人体水湿过多造成的。利用中医“五行相克”的理论,培土有助除湿。
小时候,家里居住环境不好,住的是土房、瓦房。秋天落叶纷飞,很容易飘落在屋顶,堆积在瓦沟,以致屋顶的排水通道被堵塞。每次下雨的时候,只要雨水稍大一点,屋顶排水不畅,瓦房就会漏雨。雨水从屋顶滴答滴答地落下来,落到屋内的地面上。
为了防止地面被雨水淋湿,只好弄个盆子接水,但雨水滴在盆中后,还是会溅起来,盆的周围通常会被溅湿。所以雨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面弄干,父亲最常用的办法是将灶膛里的柴灰撒在被溅湿的地上,柴灰很干燥,撒上去之后,很快就将地上的水吸收了,将已经吸水的湿柴灰扫干净,然后再撒上干燥的柴灰,如此几遍之后,潮湿的地面,很快就干燥了。
后来我跟随太爷学习中医,每当听到太爷五行相克,特别是“土能克水”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用柴灰来弄干地面的情形。
随着对中医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对临床的不断接触,我对五行相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当人体水湿过重,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调理脾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主水,有“水脏”之称,当肾脏出现功能异常,体内水湿泛滥的时候,通过调理脾脏也可以得到治疗。所以又有脾主湿之说!
要深入理解“以土制水”的含义,我们还得明白这里的“水”在人体的指向,水过多的具体表现,知道了什么是“水湿太过”,知道了“土能治水”,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土制水”。
“湿邪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湿邪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湿邪重表现之一:痰多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一些老年人,长期咳喘痰多,体温并不升高,西医诊断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其实这样的病人,并不是所谓的炎症,而是“脾虚失运,痰湿内盛”所致,止咳化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急性期痰湿较盛,可以通过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来缓解,后期则从脾胃人手,培土制水,让脾胃功能恢复了,痰湿的来源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虽然表面上没有治痰,但实为治痰的不二良方。
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我都是用二陈汤作为主方,随症加减。二陈汤的组方是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生姜。因为陈皮和半夏,以陈旧者效果最佳,所以取名叫“二陈”。
二陈汤的组方略为加减变化,就能用于多种痰证。
1、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2、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3、治寒痰、凉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4、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息风;5、治痰食交阻,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6、治痰气郁闭,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7、治顽痰阻滞经络,形成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在痰湿之邪得到改善之后,通过调理脾肾,可以使患者的体质得到恢复,痰湿产生得少,疾病就能得到控制,甚至彻底痊愈。
湿邪除了上述这些表现形式外,还有很多,比如,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
认清了这些表现形式,治疗时想到“土能克水”,想到“脾主燥”,再想想前面谈到的扫地的故事,在治疗湿邪为患的相关疾病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调脾!
当一种病邪长期存在于体内时,治疗的思路不是单纯驱邪这么简单,应该从相克的角度入手,培养病邪的天敌,培养虚弱的脏腑,脏腑强盛了,疾病就能得到控制。
湿邪重表现之二:全身乏力
《黄帝内经》上说: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人体清阳的这些分布,需要脾脏来实现。脾主升清,升发人体清阳,是脾脏的职能所在。如果脾受湿困,脾的功能受到抑制,清阳的升发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之症。
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医生啊,我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
这些困乏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湿生重浊”。
湿性为什么会重浊?
那是因为湿邪困脾,影响到了脾脏的升清功能,进而影响到阳气在人体的输布。
这些都是人体的生理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人就会生病。清阳不能出上窍,浊阴不能出下窍,后果就是“九窍不利,耳目闭塞,大小便不畅”,所以李东垣说:“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湿阻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不能发于上,头部阳气就会不足,人就会感到头脑昏沉,这样的病人从早到晚都觉得天是灰蒙蒙的,人的精神状态很差,很压抑,很郁闷。这些都是脾的升清作用不能发挥所致,这也是为什么逍遥丸通过疏肝健脾,就能够调节情志的原因,清阳升发了,头部阳气足了,人自然就有精神,也就逍遥自在了。
湿阻皮腠
清阳不能发腠理,则腠理失养,皮肤干燥,脱皮脱屑,所以健脾也能润肤。
湿阻四肢
清阳不能实四肢,则四肢酸楚、沉重、乏力,这样的病人,在排除脑血管意外之后,运用健脾除湿的办法,常常能够立竿见影,所以有“脾主四肢”之说。
中医的许多理论,看似各不相干,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关联的,只要学透了,自然就能将它们融会贯通。
湿邪重表现之三:口水多
体内湿邪过重,还会淹没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就会表现为五液过多。《黄帝内经》说: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生活中,仔细观察一下身边,你就会发现,许多小孩经常流很浓的鼻涕,流口水,或者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而且越胖的小孩,出现这种情况的机会越大,这是为什么呢?
小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虚之后,湿邪内盛,非常容易出现五液过多,湿邪过重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调理脾脏才是关键,同时兼顾五脏,就能解决问题。
湿邪重表现之四:肥胖
许多年轻的女性,体重不断增加,控制饮食也不能解决问题,借用患者的话说:“喝水都长肉。”
“喝水真的能长肉?”当然不是!这长的其实不是肉,是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个小故事:杀年猪的故事。
几年前的一次春节回家,正好家里杀年猪,父亲请来屠户,在家里烧了几大锅开水。杀猪、放血、刮毛、破腹……屠户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
母亲在一边唠叨:“这头猪长得真快,吃了氨化饲料就是不一样!”
“什么是氨化饲料?”我问父亲。
父亲解释说,普通的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很低,但是在密闭条件下,经过氨化(氨水或尿素)处理,那些与木质素有联系的营养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就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增加氮元素,而氮元素能促进胃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这样一来,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就大大提高了。不过目前这项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而且氨化的过程也很有讲究,我们农村主要是针对牛吃的稻草进行氨化。
父亲标准地描述氨化饲料的概念和目前的适宜推广方向。
“听你爸说了关于氨化饲料的事后,我就偷偷在猪饲料里面加了一些尿素,猪吃食后常常睡觉,体重增加很快,去年那头猪养到这个时候也才两百来斤,今年这头有三百斤。”母亲一边看着屠户褪猪毛,一边说氨化饲料改良的事情。
打开猪的腹腔,情况并非想象的那样,猪的膘并不厚,反而有些薄,在网油上还挂满了水铃铛,看着大大小小的水铃铛,父亲责备母亲:“瞎搞!听风就是雨,长得快,可长的都是水,有啥用?”
母亲也非常懊恼,后悔不该在饲料中加尿素,原本氨化牛饲料,弄到猪身上了,瞎忙一场啊!
年后上班,我就遇到一个中年女性患者,说自己体重增加得太快,平时饮食已经在控制了,但还是感觉喝水都会长胖。
切脉后,我发现患者右尺沉细无力,关部郁塞,这是明显的脾肾阳虚啊。
想想杀年猪时看到的水铃铛,再看看患者胀满的腹部,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患者体重不断增加的原因!
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许多人长胖,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
后来在治疗肥胖患者时,对于上腹部胀满的,我习惯运用枳实、白术和木香三味药;对于小腹胀满的,则加上附子、小茴香、荷叶;对于下肢沉重、浮肿厉害的,则配伍黄芪、益母草、川芎。
患者服用后,很快就感到轻松舒服了,体重也下降不少。可见,肥胖症的治疗,除了考虑降脂外,水液代谢异常也是非常多见的。
五行相克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对付湿邪上,湿邪如此,那寒邪呢?
有些病人经常咳嗽,稍稍受寒,立即诱发。有些病人夸张地说,只要有一根手指沾上凉水,就立即咳嗽。
“火能御寒
”这样的病人是因为体内克制寒邪的火不足了。心主火,心脏就好比天上的太阳,太阳不出来,地上的寒邪是驱散不尽的。心火衰微的病人,就容易患此类疾患,这样的患者,稍稍接触凉物,就会开始咳嗽。
现在流行冬病夏治,按照五行来分,夏季属火,这是借大自然的火,来驱散人体内的寒。
其实,只要明白了相克的道理,温养心阳,让患者体内火力旺盛,自然就不会咳嗽了,一年四季都可以治疗,何须受夏季所限呢?
曾经有位外地的患者,长期咳嗽,稍稍受凉,病情立即加重,还总感到后背发凉。到了冬天,手脚冰凉,穿多厚的衣服都没有用。中药西药吃了一大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后经人介绍找到我,切脉时,我发现他左寸沉迟而微,右寸浮紧而滑,表明心火衰微,肺中有寒痰凝积。综合各种症状,我建议他服用肉桂粥。患者连续服用半月后,病情痊愈。
肉桂粥做法如下:
上好的肉桂一两,研成极细的粉末。用白粥一碗,加肉桂细粉5克,加少许白砂糖,调匀。每日早上吃一次,连续吃10天。
这粥看似简单,却能温通心阳,流通血脉,消散寒邪,对于寒性咳喘疗效特别好。
有些病人每到冬天就手脚发凉,无论如何都暖和不过来,这种情况也可以服用肉桂粥,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就会大为好转。
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火能克寒,对于虚寒型疾病的治疗,就是需要补火,而心脏属火,只要心脏功能强盛了,人体自然就不会有寒了。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那些你以为的好习惯,其实只是你以为。。。
寒冷冬季,谈谈温暖的干姜
健康其实很简单——带你走进真正的中医世界(1)
道破天机——高血压的古中医破解法
单味中药治病大全之感冒篇
把大米这样做,滋补作用丝毫不亚于人参,做成锅巴还能止泻
论老年失眠症的中医辨治(附:食疗法)
柚子皮和它一起煮,血液不粘、血栓不再长,冬天不怕脑中风
中医:清粥小菜,价值连城
宝贝尿床家长烦,中医教你怎么办
便秘防治的6大误区,你知道吗?
男人也可吃逍遥丸逍遥丸并非女科专药
中医耳诊名师笔记总结!!
动态脉诊图来了!(学脉诊不可错过)
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拼命治病,值吗?
早晨四五点就想跑厕所?脾肾虚的“五更泻”该怎么办?
从月经盛衰谈女性保健
名医是如何成名的?(名医成名的故事)
如何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热水烫脚之危害
冬天,踮脚是最好的扶阳方法之一!
一个妙方,改善你的气虚体质!
为什么你容易生病?说白了,就是体内有这3种瘀毒!
“男补气、女补血”25岁后请收藏,受用一辈子!
喝酸奶,能改善肠道功能吗?
脾胃差,学古人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养护!
中医颈椎24小时保养法(低头族必学)
百年海派膏方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每天揉一次大腿内侧,两周后,奇迹出现了!
寒冬夜,谨防这些急症突袭!
冬季肠胃“保护战”
在古代,流鼻血了怎么治?
年的家庭常见中成药,看看你家现在还用不用
中医方剂名称来源趣闻
肚脐下冷是宫寒,肩上冷是什么你知道吗?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
中药界的欢喜冤家,33组药对相爱又相杀
中医真的不懂解剖么?
80%的人体检都会查出这个问题,搓搓脚趾缝就好,或用这个方子泡脚
“多吃点”是最毒的爱:吃得多,死得快
冬季肠胃“保护战”
大实话!看西医要有钱,看中医要有缘
罪恶之剑:不准中医介入,究竟是为了人民,还是人民币?
没想到,土茯苓治皮肤病效果这么好
三味草药治半身不遂显奇效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
读六个字就能治病?真的!
二四平胃小柴胡,五条方子打天下
寒冬夜,谨防这些急症突袭!
舌边有齿痕就是湿气重吗?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热文推推荐
.
==================================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排行
年6月文章排行
年5月文章排行
年4月文章排行
年3月文章排行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xgls/1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