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相关论述 > 正文 > 正文

中医建议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可用这两个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8 8:07:50

目前正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高发期,截止到一月二十九日二十四时,短短一个多月,全国已有确诊病例七千七百多例,形势相当严峻。神州大地,冠魔肆虐,空气污浊。人们谈冠色变,惶惶不可终日。

对其防控,除控制好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外,我想从中医角度谈谈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的发源地在武汉,发生时间在寒冷的冬季。去年冬天,武汉多雨雪,天气寒冷,也就是寒湿较甚,著名中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也有同感。

中医认为造成传染病的原因是戾气作祟,那这种戾气(病毒)必定带有寒湿之性;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感染这种病的人必定正气不足,身体抵抗力差。那我们从温化寒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角度探讨该病的防控机制就具有非常现实的临床意义。

既然这种疫戾之气(病毒)属寒湿,它必定怕热恶燥。我们用蒿草(青蒿的老棵)点燃熏烤必定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青蒿清热利湿退黄,成草点燃后温化寒湿,且蒿草的清香之气可芳香避秽。同理,艾蒿点燃熏烤也应该有预防作用。

新冠状病毒喜寒怕热,我们用热水洗澡也应该驱寒避秽、消杀病毒。另外,熬醋熏蒸也应该对新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中药对新冠状病毒的预防问题,提到抗病毒,人们自然会想到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贯众、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性质寒凉,对具有寒凉特性的新冠状病毒肯定没有杀灭作用,著名传染病防治泰斗钟南山院士也曾明确表示板蓝根对非典病毒和这次的新冠状病毒没有效果,我们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寻求抗病毒药物。

考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芳香避秽,且绝大部分药物成分辛温发散,应该具有温化寒湿作用,上千年的中医药实践也证明它具有驱邪避瘴作用。

藿香正气水出自《和剂局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酒精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芳香避秽中之效。

可用于暑湿感冒、中焦湿滞、山岚瘴疟等证。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外感疫瘴之邪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再加酒精辛香燥烈,驱寒化湿,应该对具有寒湿性质的新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减退。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玉屏风散出自《究原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若同时应用这两种药品,必定能够起到内外双修,标本兼治,提高集体免疫力,驱除病毒的作用。

各位同仁若有好的建议和想法,可留言探讨交流。

往期热文推荐

1.新出路?为何乡村医生都在考这个证?

2.基慢病管理医师来了,每村培养一个

3.小儿反复发热,可能是这个原因!

4.补助不断提高,离岗村医养老有保障了!

5.这几种能力,基层医生你都具备吗?

6.悲剧!患者注射清开灵后死亡,输液前一定要问自己这3个问题!

7.年终患者多,乡村医生一定要防避这种风险!

8.,与乡村医生有关的“大事小情”

9.执业门槛提高,村卫生室准入越来越严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xgls/6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