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腹
皮
大腹皮,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主产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生用。
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该品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药性论述
1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⑴《开宝本草》:“微温,无毒。”
⑵《纲目》:“辛,微温,无毒。”
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⑷《药品化义》:“入脾、肺、胃、大小肠五经。”
2
功效主治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⑴《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⑵《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
⑶《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⑷《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药用配伍
1.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该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该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气虚体弱者慎服。
常用配方
1、大三脘散(《传家秘宝方》)治三焦气逆,解大便秘滞,下胸胁胀满:大腹皮、紫苏、独活、沉香、木瓜、川芎各3g,白术、木香、甘草、槟榔各1g,陈橘皮0.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
2、无碍丸(《苏沈良方》)治病喘手足皆肿,脾病横泻四肢:大腹皮60g,蓬莪术、三棱各30g,槟榔0.3g,木香15g。上为末,炒麦捣碎,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汤下。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为君药。
3、木瓜散(《传家秘宝方》)治脚气冲心,胸膈烦闷,得效:大腹皮3g,紫苏、干木瓜、甘草、木香、羌活各0.3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
4、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5、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6、大腹皮散《太平圣惠方》:小儿腹内痞结;二便不利。大腹子散:《赤水玄珠》:风毒脚气。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癫狂;疏凿饮子《世医得效方》:大小便不利。
每周一话题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pzff/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