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大叶薄荷、山茴香、水蔴叶
拉丁学名:Pogostemoncablin
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唇形科刺蕊草属广藿香
处方用名:广藿香
分布区域:广东、广西、福建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临床应用:
1.湿浊中阻,脘腹痞闷2.呕吐3.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临床配伍:
1.与苍术、厚朴、半夏等配伍,芳化湿浊,治疗湿阻中焦证,如不换金正气散;2.与紫苏、半夏、厚朴等配伍,化湿发表,治暑天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恶泄泻,如藿香正气散;3.与半夏配伍,和中止呕,治疗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
方剂:
1、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姜汁炙、苦桔梗、藿香、甘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外寒内湿均能除。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呜泄泻,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
临床用于治疗夏秋季节性感冒、胃肠性感冒、急性胃肠炎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本证系由风寒在表,湿滞脾胃所致,尤以夏月常见。
①风寒犯表,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头痛;
②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③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
④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征。
:
①君药:藿香——辛温芳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和中,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重用为君。
②臣药:
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除湿和中以止泻,助藿香内化湿浊以止吐泻,同为臣药。
③佐药:
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
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
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俱为佐药。
④佐使药: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用为使药。
⑤诸药相合,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寒热、吐泻、腹痛诸症可除。
2、甘露消毒丹:???飞滑石、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豆蔻、薄荷、射干。《续名医类案》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颐咽肿痛,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湿疹等病症。
:本证由湿热疫毒,蕴于气分所致。
①湿热交蒸,蕴而化毒,充斥气分——以致发热口渴,肢酸倦怠;
②湿邪困阻,气机失畅——故胸闷腹胀;
③热毒上壅——则咽痛颐肿;
④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则身目发黄;
⑤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淋浊,甚或泄泻;
⑥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亦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
:
①君药:
a.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
b.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
c.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伍,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
②臣药:
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助君药祛湿之力。
③佐药:
连翘、薄荷、射干、贝母——清热解毒,透邪散结,消肿利咽,助君药解毒之功;
木通——清热通淋,助君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俱为佐药。
④诸药共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故可令弥漫三焦之湿热毒邪俱除。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约占1.5%,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醇(又称百秋李醇),占52%~57%,以及广藿香酮。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吡啶等。此外,尚含有多种倍半萜及黄酮类成分。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兴奋平滑肌
(2)抑制平滑肌
(3)促消化液分泌
(4)抗菌
(5)抗病毒
(6)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
(1)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炮制方法:
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性状: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髄;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鉴别:
(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μ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m,长约至μm;柄短,单细胞。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
(2)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分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