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腹皮 > 大腹皮炮制方法 > 正文 > 正文

名医名方丨升阳止泻汤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8/3 14:19:26
沈炳章,年出世,江苏省名中医,病院主任中医生。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业余委员会常务委员、姑苏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业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处事50余年,特长调节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义杂病。

名医名方丨升阳止泻汤

吴力强整顿

构成:炙升麻6g,炒柴胡6g,煨葛根9g,防风炭9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干姜5g,炙甘草3g,云茯苓12g,乌梅9g,炒枳壳9g,陈皮6g,砂仁3g(后下)。

功能:升阳健脾,除湿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属脾性下陷、湿阻中焦者。

用法:逐日1剂,分煎2次,取药液ml,分2次口服。

方解:慢性泻肚,是指大便次数加多,粪质偏稀,或兼有黏冻,病程超出2个月以上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鄙人,则生飧泄……湿盛则濡泄。”《素问·太阴阳明论》言:“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泄泻日久,由实转虚,或底细驳杂,中气下陷,脾性不升。脾又喜燥恶湿,湿邪蹇滞中焦,气机起落平衡,大肠传导失司。明朝张景岳也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禁乎脾胃。”故本病病位在肠,病陷阱键在脾,与肝亲昵关连,病因多责之于湿。

沈炳章觉得,脾性下陷、湿阻中焦为本病病机,脾虚可致湿邪加剧,湿重也易加剧脾虚,两者互为因果。以是在调节被骗标本分身,以升阳健脾、除湿止泻为大法,并佐以行气、导滞之品,以通为补,复原中焦升清降浊的功能。

升阳止泻汤方中,升麻、柴胡、葛根,体轻上行,升阳举陷。防风,《本草蒙筌》言其“治风通用,散湿亦宜”,与升、柴、葛等诸风药相伍,风能胜湿,阳升湿化,炒炭则巩固止泻之力。党参、白术、干姜温中健脾,脾健则湿化。茯苓甘淡,分利水湿,利小便以实大便,亦有健脾之功。枳壳、陈皮、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乌梅酸甘敛阴,又主久痢,与风药一收一散,调理起落。甘草和谐诸药,又能补中益气。本方在药物的性味采取上,以苦、温为主,酸、淡为辅,遵《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之旨。方中以袭用风药为特色,归纳补中益气汤、四正人汤、枳术丸、痛泻要方等诸方之长,共奏升阳健脾、除湿止泻之功。

加减袭用:腹胀显然者,加煨木香、大腹皮;湿热驳杂者,加黄连、黄芩;肠鸣漉漉者,加桂枝、生姜;腹痛甚,加炒白芍、乌药;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久泻不只者,加石榴皮、煨诃子肉;兼食积者,加山查、焦神曲、稻芽、麦芽等。(文中所载药剂和调节办法请在医生教导下利用。)

注:本文颁发于年07月21日《华夏中医药报》学术版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fupi.com/pzff/1193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大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